在華北,京雄快線雄安航站樓站主體結構實現封頂;在華南,海南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三期項目及瓊海博鼇機場三期項目同日宣布開工;在西部,川青鐵路青白江東至鎮江關段正式開通運營……
臨近年末,全國各地重點項目進入衝刺年度目標關鍵期。交通、水利等一批重大項目加緊建設,牽引著基建投資加速落地。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穩投資政策持續加碼、前期政策繼續發力顯效,全年基建投資回暖可期。
加快密織交通網
連日來,包銀高鐵烏海段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一線建設者戰嚴寒,穿梭於各個施工現場,確保高質高效完成年度工程任務。
火熱的工地,發展的脈動。看鐵路。近期,多個鐵路項目建設迎來新進展。麗香鐵路、川青鐵路青白江東至鎮江關段開通運營,津興城際鐵路、敘畢鐵路、濟鄭高鐵、成宜高鐵、昌景黃高鐵、汕汕高鐵汕尾至汕頭南段、龍龍高鐵龍岩至武平段、防東鐵路等一批重大鐵路線路有望年底前開通。此外,京滬高鐵二線濰宿高鐵、黃桶至百色鐵路、滬渝蓉沿江高鐵合武段等鐵路項目計劃於年底前開工建設……
看公路。近日,寧鹽高速公路、資樂高速公路TJ6標項目、董梁高速沈新段等項目正式開工建設。12月5日,G4218雅葉高速公路拉薩至日喀則機場段新建工程普巴隧道左洞貫通,標誌著拉日高速公路工程主體全線貫通。此外,京雄高速北京段建設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預計今年年內建成,屆時京雄高速將全線貫通,兩地間一小時即可通達。
看機場,近日,武漢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工程通過行業驗收,拉薩貢嘎機場T1航站樓主體結構封頂,西寧曹家堡機場新建T3航站樓主體封閉。此外,海南三亞鳳凰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項目開工奠基儀式近日在三亞舉行,瓊海博鼇機場三期擴建項目同日開工,標誌著海南自貿港運輸機場群建設進入新階段。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10月,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4.3%。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各地加快擴大交通有效投資,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將為確保完成全年投資目標打下基礎,也為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供有力支撐。
冬修水利掀熱潮
眼下,全國各地正搶抓水利建設施工黃金期,掀起冬修水利熱潮。
在河北省涿州市北拒馬河涿州段應急防洪治理工程(北壇村至小營橫堤段)施工現場,工程車、挖掘機穿梭往來,工人們正在各作業麵有條不紊地施工。該項工程總投資約10.3億元,是今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發生後,河北省首個開工建設的“補短板”重大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加緊建設的同時,一批水利項目也加快開工。11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二河樞紐段工程開工建設。11月29日,浙江省擴大杭嘉湖南排後續西部通道(西線)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概算總投資45億元,是水利部2023年重點推進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
近日,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主持召開部務會議。會議強調,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此前,水利部副部長陳敏曾表示,將確保全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超過去年水平;同時,提前謀劃好明年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貢獻更大力量。
“水利對穩投資擴內需作用顯著。”國盛證券分析師何亞軒表示,中央財政在四季度增發的萬億國債,其投向聚焦水利相關領域,預計四季度及明年水利投資有望提速。東莞證券研報稱,伴隨萬億國債發行,水利基建有望迎來景氣周期,推動明年基建實物工作量加快形成。
多方資金發力
資金也正為基建投資“保駕護航”。
專項債方麵,信達證券數據顯示,前11個月,用作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已發行36651億元。財政部近日表示,根據國務院部署和有關工作安排,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資需求。“預計明年用於項目建設的新增專項債額度在3.8萬億元至4萬億元,資金使用會進一步提質增效,債券發行節奏將繼續前置且比今年更快。”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表示。
萬億國債正加速落地。近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組成的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製召開動員部署會,布置國債啟動有關工作,項目申報、審核正快速推進。有機構統計,萬億國債發行“進度條”已經完成70%-80%。
國信證券研究員任鶴認為,當前經濟增長壓力仍然較大,財政發力必要性持續提升,萬億國債和提前批專項債在年末將為基礎設施建設帶來增量資金,全年基建投資回暖可期,2024年一季度基建景氣度有望顯著提升。
“展望年底及明年上半年,穩增長政策將延續,基建投資增速在今年12月或明年年初可能會有所回升。”銀河證券建築行業分析師龍天光認為。(本文來自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銀河證券指出,2022年1-8月全國水泥累計產量13 55億噸,同比下降14 20%,較1-7月降幅持平,其中8月單月水泥產量1 88億噸,同比下降13 10%。
中新網8月25日電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近日印發《加快推進公路沿。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大力支持新基建的推進,這兩年,我們生活工作的城市,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