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鐵工業“監企共建促營商 家規傳承潤萬家”——“好家規”廉潔文化匯演暨監企共建活動在北京舉行,公司工藝中心張曉嬌“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家規故事被評為中鐵工業首屆“好家規”故事,並作為6個具有代表性的“好家規”故事之一參加匯演。
張曉嬌是中鐵裝備盾構公司工藝中心職員,她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家規薪火相傳,曆久彌新。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生手也能繡精美戲服
1959年,張曉嬌爺爺所在的人民公社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要組建戲班子進行演出。但是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圖案複雜、各式各樣的戲服直到開戲前五天還沒有做好。得知這一情況後,平時喜歡畫畫的爺爺自告奮勇,帶著幾位社友夜以繼日,將圖案一個一個畫在戲服上,還組織了二十多個女同誌將圖案一點一點繡上去,終於在開戲前一天晚上完成了全部繡製任務。在精美的戲服妝扮下,爺爺和社員們扮演的“包拯”等角色活靈活現。有人問爺爺:“老張,你沒做過戲服,咋就敢接下這做戲服的活?”爺爺笑著說“用黨教育俺們的話說,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沒有啥是幹不成的”。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手藝人絕不偷工
張曉嬌父親是一名泥瓦工。1998年的夏天,父親幫一位鄉親蓋房子。傍晚時分,他聽說後半夜要下雨,立馬放下碗筷就往工地趕,他嚴格按照師傅教他的技藝對已經鋪好的水泥進行“收麵”,叮囑工友們絕不能偷工、糊弄,四五個小時過去了,終於趕在下雨完成了“收麵”。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用技術製造大國重器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出生於1989年的張曉嬌,成為了中鐵裝備的一名焊接工藝工程師,她始終踐行“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精神,累計參與完成了20餘台盾構機的焊接工藝製定,形成百餘份工藝規程。生逢新時代,麵臨的不再是祖輩父輩那樣的傳統“手藝”難題,而是要與大國重器、自立自強的時代發展同頻共振,解決技術難題。2022年5月,公司承接用於高原高寒鐵路項目的“高原先鋒號”盾構機生產任務,遇到了無法用常規焊接工藝鉚焊撐靴的難題。他們谘詢同行廠家,也是沒有經驗可循。怎麽辦?靠自己!她和同事齊心協力,不等不靠地潛心鑽研,最終實現了焊縫一次探傷合格率100%。在後續的新產品製造中,他們不斷推廣新工藝,從製造源頭避免了質量問題。
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新一代正薪火傳承
四代人家規傳承,後繼有人。張曉嬌教導子女從小不放棄,從小事做起。她的兒子參加圍棋“二級”晉級比賽,比賽持續4個多小時,采用“六局四勝製”,進行到第五局時,兒子感覺壓力很大,想放棄比賽。此時此刻,母子連心,雖然不忍,但是她知道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兒子還會麵臨很多這樣的困難。她鼓勵兒子相信自己、再衝一把!兒子又打起了精神,說:“媽媽,我要靠自己,堅持到最後!”最終兒子順利晉級,高興得手舞足蹈。
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點,奮發圖強是立世謀生的人生態度。祖輩、父輩走街串巷,辛勤奔波,靠手藝養活一家人;張曉嬌投身大國重器製造行業,堅持自主創新,用新工藝讓中國創造品類更廣、品質更高、品牌更亮。他們家四代人的經曆、使命不一樣,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家規沒有變,一直激勵著他們不懼困難,艱苦奮鬥,用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人勤春來早,新年新氣象萬物複蘇之際中鐵裝備乘春潮、搶開局、贏先機以奮鬥實幹的姿態奏響2025新春序曲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坪山東-4號順。
春節期間中鐵裝備建設者堅守崗位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理念優質高效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衝刺新春生產履約開門紅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河南日報。
新春佳節當萬家燈火點亮團圓時刻有這樣一群人堅守異國他鄉的建設熱土特別是在意大利、韓國等國別項目施工一線全力推進工程建設此刻讓我們跨。
當大國重器邂逅非遺剪紙是怎樣一種跨越時代的美請大家雙擊海報收下蛇年祝福在感受剪紙魅力的同時也寓意著大家在新的一年裏紅紅火火、事事順。
新年新氣象 奮鬥正當時2025年以來在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中鐵裝備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亮點紛呈奮力衝刺首季開門紅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
1月23日,由中鐵裝備自主研製的國內首台有色金屬礦山超小轉彎半徑礦用硬岩掘進機 江銅一號,在江西省貴溪市銀珠山礦區鉛鋅銀礦項目中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