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的整車夢將從微車起步。
日前,記者了解到,濰柴動力已在重慶招聘了二三十位技術人員,在重慶基地工作緊鑼密鼓地開發新車型,而作為濰柴動力進入整車的第一款車型,目前正在開發之中的第一款車將是一款微車。
雖然是重型車發動機大亨,但譚旭光一直都在尋求在整車製造上的突破。早在2005年,濰柴動力就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研發商用車整車。此後,又通過控股陝西重汽正式進入整車領域,形成了完整產業鏈。
不過,濰柴動力與陝西重汽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特別是隨著陝西重汽整體上市的進行,和康明斯合資發動機配套量的增加,都使濰柴動力麵臨市場的危機,譚旭光進入整車領域勢在必行。
不過,在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總經理楊傑看來,由於目前微車企業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對新進入者將是很大的挑戰。
整車規劃110萬輛
記者從濰柴動力重慶基地了解到,目前重慶基地的二三十位員工中,絕大部分都是技術人員,其中還包括譚旭光從同濟同捷“挖”來的一些技術骨幹。同濟同捷被稱為中國汽車設計界的“黃浦軍校”,是亞洲第一大的汽車設計公司。
“第一款車是微麵。”重慶基地的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按照集團給的計劃,第一款車將於2013年上市。
“濰柴想做整車已有好多年,每年都花大筆的錢,找很多谘詢公司做重卡項目。”一位卡車界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濰柴有自己的發動機,進入整車並非難事。”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楊再舜評論。
不過,由於一直沒有生產目錄,濰柴造整車之事也一拖再拖。為了取得資質,2010年上汽出售上海匯眾的重卡資產時,濰柴也加入了角逐,不過,最終匯眾被濟南重汽購買。
同年,濰柴動力看上了位於重慶江津白沙的川江汽車,希望借殼獲得川江的客車生產目錄,實現其多年來的造車夢。
川江汽車全稱為重慶市川江車輛製造有限公司,位於重慶江津白沙,主要生產廂式運輸車、自卸汽車、牽引汽車、中輕型客車和臥鋪客車等車型。輝煌時期產銷量近萬輛。不過近年來由於經營不善,以及商用車市場的激烈競爭,已經負債累累,被江津政府托管。
按照計劃,2010年年初開始,山東濰柴動力將在江津投資8億元,建造一座5000輛年產能的客車廠。
“現在的規模已經有所擴大。”濰柴動力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濰柴在當地已擁有1200畝土地,這個基地不僅要做乘用車還要做商用車,總體規劃將達110萬輛,其中一期30萬輛,二期45萬輛,三期35萬輛,僅一期的投入就高達30多億元人民幣。
陝汽“靠不住”?
“重卡整車利潤遠比發動機高。”某重卡企業一位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也是濰柴進入整車最原始的動機。
2005年以前,濰柴的重卡發動機主要供貨給中國重汽,少部分供應其他重卡企業,但由於其中的恩恩怨怨,最終在2006年,濰柴與重汽分道揚鑣。
按照譚旭光的想法,濰柴動力未來目標應該是成為一家通用發動機供應商,為重型汽車、客車、工程機械、船用、發電等行業提供大功率動力配套,打破國外獨立發動機廠商難成大器的宿命。
“我們的目標是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通用發動機生產商,到2012年實現1000億元的銷售收入,並進入世界500 強。”譚旭光此前雄心勃勃。
雖然進入整車領域困難重重,但6年前,濰柴動力仍通過收購湘火炬控股陝西重汽,締造了完整的產業鏈。
2005年濰柴之所以高調收購湘火炬,是因為董事長譚旭光看好“變速箱+發動機+車橋”這一重卡整車的所謂黃金產業鏈,收購的意圖也是希望在中國重卡行業創建自己的整車品牌。
不過,事與願違,譚旭光和他掌控的陝西重汽,多年來不斷衍生是非。濰柴並沒有兌現自己對陝汽的供應戰略,而陝汽也一直想擺脫濰柴控製,由於此前對於陝汽發展方向上,與濰柴動力有分歧,陝西省一直希望濰柴動力放棄陝西重汽控股權。
據悉,陝西省政府正在積極籌備陝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陝汽)整體上市。這一次,陝西省國資委希望把握住陝汽整體上市之機,從濰柴動力手中收回陝西重汽控股權。如果陝汽收回了控股權,濰柴或將重蹈當年與中國重汽分手的覆轍,失去陝汽這一用戶。
而從公司戰略上看,兩者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如果僅僅對陝汽一家供貨,濰柴的路必然越走越窄,如現在的一汽錫柴,原來與濰柴的規模不相上下,但被一汽全資控股以後,一汽錫柴隻能對一汽重卡配套,明顯製約了發展,現在已明顯落後於濰柴動力。”一位發動機公司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
陝汽則與康明斯合資的更先進的發動機,並且康明斯動力不斷升級要滿足匹配陝西重汽下一步的主要車型,這使得濰柴在陝汽配套的地位下跌。
微車代價
“選擇從微車入手, 譚旭光對整車市場誌在必得。”知情人士分析,以卡車發動機和相關零部件為主要產品的濰柴動力,並沒有整車的銷售經驗,微車市場與重卡的市場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商用車市場。
實際上,陝汽集團此前也已進入了微車市場,成立陝汽微車。此外,微車市場起點低,但市場空間較大,且競爭者相對集中,為濰柴迅速在整車領域打造知名度也更加有效率。
“零部件企業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肯定要做好前期的準備,”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認為,相對於其他零部件企業,濰柴跟市場貼得挺近的,這也是其進入整車的一個優勢。
不過,進入微車市場,譚旭光也麵臨一定的風險。“微車企業無論是新進入者還是已存在者,規模是很重要的。微車產品的本身附加值並不高,而相對於普通的乘用車,微車不能達到一定的規模,成本控製不住,會麵臨更大的問題。”楊傑認為。
事實上,去年長安汽車就曾麵臨產銷雙降的難題,長安汽車2011年產銷量為166.19萬和166.38萬輛,分別下降10.84%和10.14%。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微車銷量下降影響。
微車領域麵對的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更高,而現存的微車企業,都已在規模上達到一定的數量,在初期尚沒有達到一定銷量的時候,濰柴必定會麵臨成本與銷量的考慮。
不過,也有消息稱,上市公司業績不錯的濰柴動力已做好了前期砸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