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月13日發布的2011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數據顯示,2011年,麵對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機械工業實現了產銷和效益的平穩較快增長,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不過,與“十五”和“十一五”期間的超高速增長相比,機械工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卻出現全麵回落,特別是利潤增速加速回落,這與持續擴大的產業規模形成鮮明反差。這表明機械工業麵臨的問題和困難不斷積聚,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形勢越來越緊迫。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在反映行業經濟效益的指標中,2011年,機械工業產值增速和利潤增速雙雙呈現持續下滑態勢,利潤增速回落幅度明顯快於產銷增速,表明機械工業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速由上年的33.93%下滑至2011年的25.06%;同期利潤增速由55.6%下滑至21.14%;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29%,較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看,受用戶行業投資放緩、出口市場動蕩加劇等因素影響,機械工業過去一年的產品銷售情況也不樂觀。其中,產成品庫存同比增速約為20%,遠高於前兩年10%左右的水平;企業訂單增速明顯放緩,機械工業聯合會重點調查企業的累計訂貨同比增幅年底降至6%左右,低於上年同期30%以上的水平。
企業訂單數量減少和庫存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場需求的放緩,也說明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進出口的數據卻表明,國內的市場空間其實還很大,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製造能力不足的矛盾讓我國機械工業麵臨著尷尬的發展境地。
據海關統計,2011年,我國機械工業進口用匯高達30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18%。機械工業產品與德國、日本等裝備製造業強國的貿易逆差分別高達578億美元和492億美元。雖然我國機械工業全年對外貿易實現約124億美元的順差,但順差主要源於處於產業鏈低端的加工貿易,而在更能反映實際產業競爭力水平的“一般貿易”中,則為222億美元的巨額逆差。以機床行業為例,2011年貿易逆差高達134億美元。我國進口數控機床平均單價為21.92萬美元/台,而出口平均單價僅3.34萬美元/台。
此外,隨著貨幣政策的調整和資本市場流動性的收緊,機械工業企業對流動資金的需求超出了市場供給能力,出現了企業回收資金困難和融資成本攀升的現象。自2011年5月份起,機械行業應收賬款總額超過2萬億元,全年累計達2.23億元,同比增長21.98%。由於資金回收難,機械工業企業流動性壓力增大,對短期融資的需求猛增。2011年,機械工業財務費用增速持續處於高位,利息支出持續攀升,同比增幅從2011年初的29.58%上漲至年底的47.14%。從應對運營成本不斷上升的角度來看,機械工業企業也應該通過加快推進高技術、高品質的產品,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上述數據表明,我國在高端裝備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最近幾年來,我國機械工業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麵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產品向高端升級的步伐加快,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勢頭初起,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但從總體上看,機械工業的結構調整並沒有跟上市場需求變化的步伐,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張,並沒有解決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不足問題。
2012年,在國際經濟形勢嚴峻、市場需求疲軟、企業運營成本壓力上升的因素下,機械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仍須進一步加速。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建議,機械工業應從以速度、規模為先的目標取向轉變為以質量、效益為先的目標取向,致力於推進機械工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將行業已嚴重過剩的一般加工能力,升級轉化為尚供不應求的高端生產能力,增強行業長遠發展的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