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奧諾說,近年來印尼經濟增長率大多在6%左右,為了使其盡快提高到7%,該國必須加緊公路、鐵路、港口、發電站以及信息產業等方麵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
在資金方麵,印尼也在積極推出促進政策,用私營經濟投資捉進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為投資掃除障礙。
在印尼,政府把基礎設施的建設視為其發展和投資的首要任務,政府以此來加快其GDP的增長速度並實現2010年至2014年達到平均每年7%的增長,發展前景使其當之無愧成為亞太地區最具發展力的國家。
據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建築業占印尼GDP的7%,同比增長6%,成為國內生產總值第四大貢獻者,約有500萬人直接從事於該行業,而其上、下遊活動涉及約4000萬人。2010年12月,日本與印度尼西亞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旨在雅加達首都圈投資促進地域,發展價值約24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另外,據趨勢分析師預測,2010-2020年建築業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在大量由政府積極尋求的投資帶動下,建築業已遍及運輸和能源基礎設施以及與該國采礦業發展有關的工業建築。得益於全球商品價格的上升,印尼礦業部門的總價值於2010年已經達到710億美元。
隨著印尼國內經濟的持續複蘇和快速增長,印尼對基礎設施改善需求的力度越來越大。印尼政府通過製訂一係列的優惠政策、下調企業所得稅、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等措施刺激國內外對印尼投資,尤其是公共設施建設大檢修。這對於中國企業無疑是一個喜訊。
據了解,印度尼西亞的重型設備市場主要被小鬆(Komatsu)、卡特彼勒(Caterpillar)、日立(Hitachi)和神鋼(Kobelco)四家企業所占有。而中國本土品牌在印尼如何立足,仍然是一個關鍵,如何說服當地設備供應商和客戶,改變其固有觀念任重道遠。但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在印尼市場還是占有一定優勢的,比如:
1、業務領域廣。中國工程機械產品專業領域齊全,尤其在各類房建、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通信等方麵更具有特別的專業優勢。
2、承攬和實施項目的能力增強,承包方式多樣化。表現在工程施工能力和配套能力上,承攬大型項目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如巨港電站、泗水-馬都拉大橋都是上億美元的特大項目。承包方式則逐步轉向EPC、BOT、BOOT等總承包方式,如對巨港電站的承包采用BOOT方式,對阿薩汗水電站的承包主要采用EPC方式。
3、成本低,替代市場巨大。印尼大多數承包商使用的設備都是在1997年金融危機之前購買的,已無法滿足當前高速高質工程的建設需要,亟須更新換代。與目前市場占有份額較高的美日產品對比,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價格在印尼基建市場上有較大優勢。
4、從兩國的關係看,自2005年4月雙方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後,兩國經貿合作已經步入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政府自2003年以來給印尼政府提供優惠買方信貸8億美元,根據貸款協議,這些項目將由中資公司完成並實施,且僅用於橋梁、電站、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上,這些項目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工程機械產品,這是中國企業拓展印尼市場非常有利的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