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1年,在常林股份有限公司曆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老字號”,常林從一個裏弄式小廠一步步躋身國際化大企業行列,迎來了建廠50周年慶典;總投資8億多元,具有較高自主研發水平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現代化工程機械生產基地——常林工業園,12月9日正式投入運營,未來將形成年產2萬台裝載機、壓路機、平地機的生產能力;繼2010年銷售收入突破20億大關後,當年銷售收入又有新增長。
常林股份副董事長蔡中青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五十年的經曆是一段艱難的跋涉,這些年,常林瞄準‘提升核心能力,打造世界常林’大目標,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產品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常林走向世界鋪就了一條金光大道。”
看不見的管理之手
走進常林3.1萬平方米的橋箱中心,隻見變矩器、道機變速箱、分動箱、裝載機變速箱、驅動橋裝配線次第排開;8萬多平方米的聯合廠房內,焊接機器人、等離子切割機精準操作,讓人不得不驚歎高科技設備的靈巧和神奇;總裝車間,180米長的總裝流水線上分布著25個工位,12分鍾可組裝一台裝載機。
沿著常林生產線走一遭,讓記者歎服的並不僅僅是這些敞亮的廠房和現代化流水線,更有管理這隻無形之手:營銷人員遠程將訂貨合同和客戶需求信息錄入係統,合同一旦審定,ERP係統立刻將訂單和市場預測傳到生產部門。生產部門據此排出每月生產計劃,ERP係統第一時間自動生成料單下達到工位。儲運部門根據料單,主動配送物料到車間,零部件均放在計算機管理的高架自動倉庫,隨時提取。上遊供貨方可以通過係統查看常林所需原料,並提早安排生產以保證供貨。之後的產品調試、入庫、開票、發貨,每一個環節都看得到ERP係統的影子,而管理人員則在辦公室輕點鼠標,隨時掌握現場生產進度。
“去年我們搬到工業園後,添置了大量先進設備,生產流程又做了較大調整。鳥槍換炮以後,怎麽發揮好炮的威力顯得尤其重要。”蔡中青副董事長曾在與日本小鬆合資的企業中任職8年,深諳世界知名裝備製造企業的管理流程。在他看來,合同怎樣最快地傳到生產環節,並最快地組織生產,是全世界製造企業都麵臨的問題。“現代企業生產要做到最精、最細、最深,工人少做一個動作都好,而要解決這一切,全靠信息化。”
常林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走上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之路。2003年,成為國家863認定的首批13家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示範培育企業之一;2004年,入選“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企業”;2006年以來,先後獲得“中國產品創新數字化應用示範獎”、成為“中國製造業信息化支撐管理創新最佳實踐單位”;2011年,獲得江蘇省首批兩化融合試點企業稱號,並成功升級為省兩化融合示範企業。如今,“兩化融合”已貫穿常林從市場到企業內部管理各環節,實現了客戶需求分析、評估產品設計、製造、銷售、服務等同軸運轉的信息化集成體係。
看得見的“兩化”效益
在備料車間,記者發現等離子切割機正精準地在一條約四指寬的鋼板上切下一排鑽著兩個小孔的小部件。“這是塊邊角料,如果在以前也許就扔到廢料堆裏了。現在通過自動排料係統,整張板材的邊邊角角都盡可能地利用。”備料車間主任郭雨龍告訴記者,他進廠31年,眼看著常林一步步發展起來,從人工切割到火焰切割再到等離子切割機,排料也從人工到計算機,進步的不僅是設備,還有生產質量和效率乃至管理。
說到自動排料係統,信息中心主任施軼華回憶說,以前廠裏采購的板材長短大小不一,堆放雜亂不堪,工人選料全憑經驗,剩下的邊角料往往難以再利用,造成了不小的浪費。當公司決定自主研發排料係統,要求板材統一尺寸時,采購人員卻提出異議:“定尺板價格要高於非定尺板,這不是增加成本嘛?”2010年四季度公司頂著壓力推出板材管理係統,優化流程和排料方案,推行定尺采購。結果常規幾個品種運行才三個月,就收回了係統成本,管儲運的老總大喜過望:“邊角廢料大大減少!”公司一結算,發現通過板材管理係統的集成應用,材料利用率提高了兩個百分點以上。
采訪中,幾乎每個常林人都能說出幾點“兩化融合”的好處。“物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總裝車間主任蔣豐年看到一輛運料車朝我們開過來,他告訴記者:“這就是給我們送配料的車,計算機係統根據生產計劃算好用料,不用我們操心,儲運部門定時定點定量送過來,效率高著呢!”記者了解到,數字化集成平台促進了常林產品的快速搭建、成形並推向市場,目前常林產品設計的三維平台利用率達到100%,設計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一。信息集成管理體係則讓常林的綜合作業效率提高了25%以上,企業資源總體利用率提高15%以上,年新增效益十分可觀。
事實上,常林在推行信息化上一直很舍得投入,公司在新園區僅信息化就新投了1000萬元。“我們在信息化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性價比,不追求最先進,但一定要最合適,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據施軼華介紹,常林目前采用的ERP/CRM集成係統﹑PDM/CAPP係統﹑OA係統、融資租賃管理係統、網絡安全係統等全是國產軟件。
轉型升級駛上高速路
站在總裝流水線旁,蔣豐年指著一輛3噸裝載機告訴記者,這輛車是根據客戶需要,在標準鬥車的基礎上改成先導閥操縱並改配G28鬥車。這樣個性化的訂單,過去光做技術、經濟評估至少要花三四天,現在通過信息化平台,隻要一天就能搞定。
“產品結構調整了,品種不少,零部件更多,客戶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個性化,如果沒有現代化手段來管理,我們會有很大的風險。”剛剛走馬上任的常林股份公司總經理陳衛感同身受。
陳衛告訴記者,常州市市長姚曉東最近一個月先後兩次深入常林。姚市長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裝備製造業是常州五大重點產業的龍頭,常林等一批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帶動了常州及周邊地區工程機械產業不斷集聚發展,常州在加快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工程機械製造業將是重點突破的主導產業之一,也是實現“製造業名城”的重要抓手。聽了姚市長的囑托,我感到要實現常州工程機械產業從局部向整體,從分散到集群,從平麵到立體的“三大跨越”,最終將常州建成“中國工程機械製造業名城”, 我們這些工程機械龍頭企業責任重大。今年,麵臨原材料、能源、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以及國際市場變化莫測等諸多不利因素,形勢不容樂觀,但我們將2012年確定為常林“轉型升級年”,將信息化確定為轉型升級的五大方向之一,力爭實現新跨越。
采訪結束前,記者獲悉,常林正在積極開展三維CAPP裝配工藝的前瞻性應用,同時還在著重推廣遠程智能服務。“我們的新品研發目前已全麵采用三維虛擬樣機設計,通過動態仿真在圖紙上實現裝配動作,設計數據直接傳輸到設備上指揮加工。”蔡中青興奮地告訴記者,在產品上安裝GPS,將來關鍵部件還要安裝傳感器,產品使用情況可以通過物聯網及時反饋回來,一方麵可實現故障遠程診斷,另一方麵也有助於控製和降低融資租賃風險和進行市場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