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經有了很成功的例子,就像前天電視台播放的三一重工。”3月2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如是說。
3月3日,2012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在歐債危機背景下,有關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話題,再一次成為焦點。而剛剛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的三一重工,顯然受到了來自中央層麵的肯定。
消除“想象的分歧”
三一受到的肯定與其嫻熟的國際化經驗有關。
跨國並購往往有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其第一號“殺手”,往往不是來自於彼此碰撞後的誤會,反而是整合開始之前那些“想象的分歧”。
那些“想象的分歧”,往往因為溝通不當而凸顯出巨大的殺傷力。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有名的受外國阻撓而沒有成功的例子,就是中海油競爭美國優尼科的交易失敗了。美國參院的一篇報告指出,中海油失敗的原因之一,是沒有進行有效的公共外交去消除政府和民間的反對聲音。”趙啟正說。
並購普茨邁斯特時,三一重工同樣遭遇到了“想象的分歧”。收購消息一經傳出,德國本地工人就爆發了抗議。在新聞發布會當天,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及時並且斬釘截鐵地的“承諾不裁員”;隨後,普茨邁斯特創始人和高管團隊也迅速和德國工人進行了溝通,分歧很快被消除。
在政府層麵,三一這次並購則沒有受到任何阻撓。它的順風順水,與三年前在貝德堡產業園的戰略投資不無關係。
2009年1月29日,三一與德國北威州政府投資協議簽字儀式在德國總理府舉行,令人驚歎的是,現場見證這筆中國在歐洲最大實業投資項目的,是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這筆大手筆投資,不僅為經濟寒冬中的北威州經濟帶來一絲暖意,還為德國本地人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此後三年,三一德國公司大肆招聘本地人才,生產本土化產品,“想象的分歧”亦消弭於無形之中。
趙啟正評價,中國企業“走出去”總體上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原因在於企業對國際市場還缺乏深入的認知和全麵的把握,對於國際慣例、通行規則還不夠熟悉,也不太善於與當地開展公共外交。
投資德國與收購普茨邁斯特,似乎顯露出三一重工對於國際慣例、通行規則的熟悉。
“所有的審批在歐洲已經獲得通過了。”此前幾天,普茨邁斯特CEO羅伯特•肖毅(Norbert Scheuch)對外界宣布了本次收購,在歐洲的審批進展。
十年國際化之路
事實上,整合“大象”,三一重工並非新手,從最初的國際化戰略開始至今,其海外經驗積累已將近十年。
向文波曾表示:“國際化是一場非打不可的硬仗,三一把它當成第三次創業。”
在三一重工看來,前兩次創業分別是企業初創和公司上市。而這個第三次,也並不比前兩次輕鬆。在向文波看來,收購普茨邁斯特“隻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戰略性收購”,這種機遇很難出現,甚至在想象中都難以發生,但它幫助三一逐漸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國際化邏輯。
過去十年裏,三一的國際化被劃分為三個階段:即2002~2005年的出口階段,2006~2009年的海外基地投資階段和2009年開始的本土化階段。
三一是最有膽量、並且也是最早在海外投資建設自己的研發生產基地的工程機械企業,同時也是目前投建海外基地最多、海外基地投產最早的企業。
從2006年開始,三一重工在全球多個國家相繼布局:2006年11月印度建廠,2007年9月投資美國,2009年5月挺進德國,2010年2月落子巴西,2011年4月簽約印尼。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投資項目完全不同於一般企業國際化的“小打小鬧”,三一的目標是組建產業園,將其打造成完全本土化的研發、製造和銷售基地。
從播種到收獲,過程顯然會長一些,“嫉慢如仇”的三一這時顯示出比常人更少見的耐心。三一重工的海外擴張戰略也就此與徐工、中聯重科迥然不同。
正好在今年,三一遇到了收購普茨邁斯特的戰略性機遇。在向文波眼裏,這簡直是恰逢其時。向文波表示:“對三一來講,國際化起碼提前了5年時間。”
三一重工兩會獲稱讚
2012-03-05 09:32:59 來源: 中國路麵機械網
導讀:中國企業‘走出去’已經有了很成功的例子,就像前天電視台播放的三一重工。3月2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
標簽:
三一重工
新聞投稿: news@lmjx.net
關注中國路麵機械網微信公眾平台
了解工程機械每日動態
微信公眾賬號:lmjx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