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工程機械經曆了前高後低的大起大落,迎來工程機械行業的低潮期。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相比國外工程機械市場的低落,中國市場則憑借龐大的內需帶動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行了一次大飛躍。幾年時間培育了三一、柳工、中聯重科等世界級的大巨頭。同時巨大的利潤也吸引了其他行業空降兵,大量資金爭先恐後湧入工程機械。幾年內,中國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大家都在拚命擴大生產產能,似乎市場大的可以容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如此“瘋狂”巨大的產能增長。
如果說2011年工程機械企業對突入起來的市場變化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經過了下半年的“冷靜”,對近幾年的市場形勢已經有了準確的判斷。短期內經濟形勢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或許工程機械的“黃金十年”已經一去不複返。工程機械行業就像是一個胃口不斷變大的蟒蛇被“2011”給勒住了脖子。為了消化各自的產能,2012年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從零首付到買挖掘機送小汽車再到如今的團購設備,有企業甚至買工程機械設備抽獎中住房。工程機械行業營銷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然而轟轟烈烈的促銷活動背後卻隱藏著難言的風險和苦衷。工程機械行業市場秩序日益混亂,而這直接導致企業的盈利空間極具縮小。惡性的競爭給本來已經煎熬的工程機械行業雪上加霜。目前,國內市場環境劍拔弩張,有專家甚至預測“如本世紀之初‘裝載機惡性價格戰’相似的價格戰或許在工程機械行業將進行10年的輪回。”對於目前工程機械行業的競爭狀況,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先生認為“短期內,這種競爭方式可以帶動銷量,但是長遠看來,這種惡性競爭會損害隻會透支企業的長期發展,給企業帶來極大風險,也會降低用戶進入的門檻,擾亂施工市場的秩序。”
“裝載機價格戰”之慘烈是每一個工程機械從業行業者都親眼目睹的,相信任何企業都不想讓這個慘劇在工程機械行業輪回。避免價格戰,工程機械企業並非無計可依。 在歐美國家企業的眼裏,“中國製造”一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製造”品質不是最好的,價格不是最低的。然而“中國製造”往往能在市場有較大的占有率。這種奇怪的現象在工程機械行業也有例子可循。以旋挖鑽機的市場變化為例。目前,在中國的旋挖鑽機市場上,民族品牌占據了大半江山。然而,在2004年以前,我國旋挖鑽機市場還幾乎被以意大利的士力、邁特和德國的寶峨等公司為代表的外資品牌所壟斷。2004年以後,由於在青藏鐵路施工過程中的示範效應,國內少數大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通過技術引進開始旋挖鑽機的生產銷售,旋挖鑽機的國產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從2004年到2005年,民族品牌的旋挖鑽機所占市場份額一下子從20%上升到50%。時至今日,論產品質量,中國企業生產的旋挖鑽機與國外先進品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那中國企業又是如何贏得市場的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靠服務。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能在比歐美企業落後的情況下涉入立足很大一方麵是原因是中國企業有良好的售後服務。
惡性競爭,打價格戰,隻會損傷企業的元氣。在有限的市場內通過價格拚占有率無疑是不明智不理智的。企業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不應隻體現在價格低廉上。中國企業與外資企業比拚的不應該僅僅是產品的性價比,服務在市場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應該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對於中國工程機械大多數企業而言,不建立良好的服務係統,產品難免被貼上“傾銷”的標簽,這對企業和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三一、中聯等目前都已經將服務放在行業競爭的第一位。三一有“我們要用偏執的態度,窮盡一切手段,將服務做到無以複加地步” 的服務承諾。而中聯也以“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為己任。
工程機械需要一個理性的市場。服務的競爭能夠推動行業的進步,將推動整個行業向規範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服務能給客戶帶來真正的好處,是企業規範競爭的重要因素。而企業之間的價格戰隻會降低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損害企業形象。不僅如此,惡意的價格戰還會降低客戶入行門檻擾亂整個行業上下遊的市場秩序,無異於飲鴆止渴。提高服務品質,綜合提高企業的品牌競爭力無疑是當前市場環境下的明智之舉。市場慘淡的情況下,得服務者得天下,2012服務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製勝的關鍵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