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年來,向文波與“向大炮”的距離越來越遠。
向文波是三一重工副董事長兼總裁,2006年6月,他通過博客“炮轟”凱雷20.69億元購買徐工機械82.11%股權,被嚴重低估徐工價值,導致並購事件被叫停;向因此獲稱“向大炮”。
但此後,“博客達人”向文波越來越低調。其開在新浪的微博,甚至在2011年5月1日之後的10個月內沒有更新。
三一也早已不是6年前的三一,三一集團年銷售額已從當年不足100億元躍升至2011年近800億元。2012年初,三一重工更是在半個月內“閃婚”並購德國混凝土巨頭普茨邁斯特(業內俗稱“大象”)。
此前一直注重“內生”性增長而非“並購”的三一為何突然“變臉”?並購後如何跨越整合“陷阱”?
永不拒絕戰略並購
如果不並購,三一即便要把品牌做到全球第一,5年也是做不到的。
記者:此前,三一“國際化”都是通過自主設廠的內生性增長,這次收購大象為何一改先例?
向文波:這確實是三一第一次準備並購,但三一看重“內生性”增長,並不意味著排斥通過並購獲得“跨越式”發展機會,並購最重要的是看機遇。
有人認為,三一和大象屬於“閃婚”,並因此而擔憂。我覺得這是不了解情況。作為業內競爭對手,三一是國內最大的混凝土企業,大象則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混凝土品牌,三一內部對於大象有著更為直接、深刻的感受和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兩家企業準備“談戀愛”、“結婚”,看的是誰更有能力準備好“結婚彩禮”,而我們有足夠的錢來完婚。
三一國際化從2002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10年時間了。2011年我們出口大概是50億元,大象2011年銷售額是5.7億歐元,並購大象,相當於三一過去10年國際化的成果。
我們在巴西、德國、印度等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其中,美國、德國是去年投產,印度是前年投產。從征地、設計規劃到投產,每個國家都需要四五年時間;而大象在這方麵有很好的基礎,除了在歐洲的德國、西班牙等國設有工廠外,在歐洲之外的美國、巴西等國,大象都有自己的生產廠。即便你有錢,你要達到它現在的水平,5年也做不到。
合並之後,三一將在混凝土領域成為全球毫無爭議的領導者,不但有技術,也有最完善的銷售體係,還有了一個第一品牌。而如果不並購,三一即便要把品牌做到全球第一,5年也是做不到的。
記者:三一和大象不擔心雙方業務高度“同質化”,整合效益不佳?
向文波:大象是歐美同類企業中最好的。因為金融危機的關係,很多其他同類企業都在虧損,但大象已經實現了盈利。同時,大象的管理團隊非常不錯。合並之後,我們雙方都認為,通過整合及產業鏈合作,三一可以幫助大象降低生產成本,將其產品覆蓋領域迅速從混凝土泵車進一步拓展至攪拌車、攪拌站等;而通過全球銷售協同,其銷售額會大幅提升,規模效應就會得到體現。
記者:國內進行國際並購的企業中,最容易出問題的階段往往發生在業務整合階段。大象的後續整合中,你最擔心什麽?
向文波:三一對於整合大象還是充滿信心。三一雖然沒有做過並購,但有10年國際化經驗,在美國、德國、巴西、印度等都建有工廠。並購後整合的最大挑戰還是文化問題。中國人做事和外國人方式不同,思維方式不同,但三一對此已經習慣,首先還是包容,三一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戰略就是本土化,大象還是德國管理團隊,三一會少派出甚至不派出管理人員,保持其品牌的獨立經營。這些跨文化的管理經驗,將來都可以用到與大象的整合中。
此次並購本身是戰略性並購,技術性很強。大象在中國市場有影響力,但缺乏中國製造的低成本能力;三一需要大象的品牌、技術和全球銷售服務體係,所以兩者互補性很強。從這個角度出發,隻要有合適的戰略性並購機會,三一永遠不會拒絕。
記者:目前,雙方的整合進展如何?不少消息認為,三一沒有獲得來自國家發改委的“路條”許可就已經快速出手進行並購?
向文波:簽約之後,大象老板首先到三一走了一圈,其管理團隊又走了一圈,目前還有第三個組在參加三一活動。此外,對於結合三一產業鏈的建設情況,對方已經開始做計劃準備對接;研發交流也按計劃推進。
當然,全麵整合還要在股權完全交割以後展開,而這需要通過歐洲和國內的反壟斷審查。因為這需要時間,我們希望3月底能夠完成。我可以很確定地說,國家發改委對於三一的並購很支持,“路條”不是問題。對於我國政府管理機構來說,國際化並購是核準製,“路條”並不是隻給一家國內企業,而是采取信息報備的方式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