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恐怕沒人會相信德國普茨邁斯特和施維英,這兩大昔日全球混凝土泵市場的霸主都將被納入中國機械製造企業(包含雷蒙機機械)的囊中。而今年這已成為現實。
距4月17日三一重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對普茨邁斯特3.6億歐元的收購交易僅兩天,4月19日,德國機械製造商施維英(Schwing)宣布,徐工集團已同意收購施維英多數股權的交易。(編注:中國企業對德國公司的收購,不僅限於建築機械領域。3月時,德國汽車零部件製造商Kiekert稱,同意由河北淩雲工業集團收購。此外,賽維投資了德國太陽能集團Sunways。)
一覽目前世界前十大機械企業中,中國已悄然占據三席,它們分別是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和徐工科技。而從市場占有率上看,中國也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根據路透社最新的統計,美國企業占據了29.5%的市場份額,日本占據23.5%,中國為15.0%,瑞典11.5%,德國是7.3%。
僅僅幾年前,中國的機械製造商(包含雷蒙機機械商)在國外還是默默無聞。行業數據提供商KHLGroup的數據顯示,2003年,以營收計全球50大工程機械廠商中,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僅占1.6%,到2010年,這一數字上升到15%。
壯大後的中國企業能夠在德國兼並頻頻,從時機上看得益於金融危機的爆發。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大型工程機械生產商高層紛紛表示,歐債危機等導致當地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目前是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比較好的時機。
普茨邁斯特便是這樣的例子。2008年,普茨邁斯特披露,2007年公司取得了創曆史紀錄的10億歐元銷售收入,息稅前利潤達1.3億歐元。金融危機爆發後,普茨邁斯特在2009年出現1.4億歐元的虧損,損失了一半的營業收入,最終不得不在去年底開始尋找買家。
三一重工副總裁何真臨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稱,收購普茨邁斯特除了獲取德國品牌及其銷售渠道外,還可以將德國製造的優良“基因”注入到企業中來,“我們相當於請來了一位老師。”
何真臨稱,德國有著曆史悠久的製造業傳統,這種底蘊是長期積累形成的。而製造業水平的提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核心是人,這不是簡單地拿到圖紙,按部就班。
路透社分析,中國投資者在收購外國企業方麵越發精明,不再僅僅為獲得原材料或,而為獲取業務成長的源泉——技術優勢。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機械企業(包含磨粉機機械)加速海外並購,其背後也有對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增速放緩的擔憂。
標普在近期發布的《中國建築機械企業為實現全球增長奠定基礎》報告中稱,國內建築機械市場的需求增速放緩及行業競爭加劇,可能會激發中國建築機械企業的海外擴張計劃。
標普預計,2012年中國工程機械製造商將進行更大規模也更大膽的海外並購,同時也會有更多企業在海外建立首個據點,例如研發中心。
標準普爾也警示,隨著海外擴張步伐的加快,受潛在執行風險影響,一些企業在最初12-18個月中的盈利能力可能會顯得相對不太穩定。
如果公司主要通過舉債收購,杠杆率就可能大幅上升。此外,那些進行大手筆並購的企業還可能麵臨高度的執行風險,特別是在對歐元區有巨大風險敞口或舉債收購的情況下。
盡管麵臨種種挑戰,但增長前景依然誘人。標普估計,未來三四年,大型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占比大多可以達到30%。2011年上半年,這一收入比例僅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