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利潤已經出現負增長,機械工業將麵臨嚴峻挑戰。” 近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在中國國際工業轉包展覽會上做出結論,並向中小企業呼籲轉型。
根據蔡惟慈介紹,今年1-2月,機械工業全行業利潤累計1243億元,同比下滑6.7%,是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首次出現負增長。
同時,工業產銷增速還在進一步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上月底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機械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加12.23%,增速仍在繼續減緩。
利潤出現負增長早有預兆。去年全國機械工業總產值增速為25.06%,利潤增幅則回落了34.46%,利潤回落速度大大高於產銷。
蔡惟慈表示,產銷增速下滑的趨勢上半年就能到穀底,機械工業將轉入平穩增長期。
隨國內需求增長趨緩,機械企業對拓展外需給予更多關注。在此次國際工業轉包展上,來自德國、印度的采購商組團開出了1億美元的訂單,吸引了200多家中小企業。根據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中小企業占到國內機械企業的絕大多數,其收入占到行業的72%。
在展會上,蔡惟慈大力呼籲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目前中國機械出口額在機械工業全部銷售收入中僅占百分之十幾,中小機械企業在關鍵零部件和工藝協作領域大有可為。”他強調。
但機械工業多年在低端徘徊導致了高端產品稀缺。2011年我國機械工業對外貿易實現124億美元的順差,但其來源主要集中於中小企業的加工貿易,而反映高端裝備的一般貿易卻有222億美元的巨額逆差。不僅國際市場沒能拿下,國內高端機械設備同樣由國外廠商主導。
蔡惟慈看來,目前中小企業的解決之道隻有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來降低成本,並專攻細分市場。
除了技術落後導致國內市場失守,國際認證體係的缺乏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訂單。重慶鐵馬集團的一位參會代表介紹,國內企業沒有國際公認的國際標準,一些認證體係考核不嚴格,造成企業通往國際采購體係的道路上屢屢碰壁。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駐華代表處馬健認為,中國中小企業盡管以低端產品為主,其成本優勢依舊有助於吸收外國的產業轉移。據其介紹,去年國際工業轉包展簽下的訂單到明年將產生3億美元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