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徐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徐州人民舞台開幕,徐州代市長朱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今後五年將大力提升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加快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其中加強企業股份製改造和上市後備企業梯隊建設,每年選擇5—8家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和幫扶對象,力爭2016年徐州本土上市企業達到30家以上。
報告中指出,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徐州市老工業基地振興有力推進,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連續六年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以市為單位在蘇北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總量提升至全國百強城市第31位。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552億元,人均超過4.1萬元,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實現財政總收入55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8億元,分別是2007年的2.5倍和3.2倍。而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16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繼續保持全省前列,實現經濟總量五年倍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萬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65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6%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40%。
其中,以擴大規模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鼓勵企業與國內外同行業領軍企業合資合作。力爭到2016年,培育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22家、服務業企業(市場)10家,徐州將把徐工集團和保利協鑫打造成世界級企業。特別是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加強企業股份製改造和上市後備企業梯隊建設,每年選擇5—8家企業作為重點培育和幫扶對象,力爭2016年本土上市企業達到30家以上。
此外,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組織實施“百家創新載體培育計劃”,強化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鼓勵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到2016年新建省級以上研發機構60家,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在工程機械、光伏光電、感知礦山等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攻關、示範推廣與成果轉化,支持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製訂,推進品牌創建與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有機結合,力爭到2016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2.1%,申請量超5萬件,百億元地區生產總值授權數達300件;同時,加快特色產業鏈建設和空間布局優化,力爭到2016年裝備製造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食品、能源、煤鹽化工產業分別突破2000億元,冶金、建材產業規模均達到1000億元;在重點領域形成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產值增幅保持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