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7月5日宣布年內年第二次降息,頗出市場意料。此前,坊間預測多力主“降準”而非“降息”,而重新啟動“不對稱”手段降息,更令分析人士直言“有深意”。
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央行此舉釋放出強烈信號,即當前中國經濟麵臨下行壓力,銀行業手握存貸差已賺得盆滿缽滿,應向實體經濟“讓利”,從而推動經濟“回溫”。
自去年末以來,中國貨幣政策“漸行漸寬”,連續兩度降息、三次降準、四輪逆回購,均意在為市場注入資金,從而加大信貸投放,支撐經濟增長。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信號非常明確”,央行就是要向市場表明支持實體經濟、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決心。
宗良同時表示,不對稱降息是中國央行刺激投資和消費、應對經濟低迷的一個重要舉措,“也能讓大家明確感覺到,中國當前推動的利率市場化之路,已經不再有任何往回走的空間和餘地了”。
宗良認為,央行此次將貸款利率水平下浮達30%,相當於將貸款利率“放開”:由於當前存貸款利率差不斷縮小,銀行基本不可能將貸款利率真的下浮30%,因此在今天形勢下,此舉幾乎等於允許各個銀行的貸款利率“自由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對記者表示,此次央行降息“時點早於預期”,主要原因是今年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2011至201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逐季回落,上周末中國官方公布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剛剛創下7個月新低。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在二季度將跌至8%以下,進入“穀底”,此時必須有實際舉措,讓市場上的資金真正投入到支撐經濟增長的實業中。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也表示,央行連續降息,表明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確實低於當局預期。他直言,“利率政策是一種相對綿軟的政策,需在更長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隻要未來能夠將浮動區間用足,已無繼續調整的必要”。他預計,未來央行應該會更多關注貸存比、資本衝足率等監管指標對信貸的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