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各地穩增長的序幕也隨之拉開。寧波、南京、長沙等地區先後出台了一係列穩增長的地方政策,其中,長沙出台超過8000億元的投資計劃,預計未來五年每年投資額在1600億元左右,而有消息稱,貴州或將出台3萬億元發展規劃,擬8月份公布。
種種跡象表明,投資,這駕過於龐大的馬車,依舊在中國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新一輪宏大的投資計劃能否力挽狂瀾?它是不是地方政府壓抑已久的投資衝動的再次井噴?
地方政府大刀闊斧
7月16日,浙江省寧波市打響了全國刺激經濟政策的第一槍下發了《市政府關於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若幹意見》,26條新政內容涉及清費減稅、擴大投資、調整結構、科技創新、要素保障、營造氛圍等六個方麵。
當時,市場就紛紛猜測,寧波的穩增長措施很可能產生示範效應,各地可能會考慮自身財政狀況、經濟發展狀況推出相應的舉措。
果不其然,7月23日,江蘇省南京市發布《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若幹意見》,出台一係列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涵蓋投資拉動、房地產消費、汽車消費、旅遊休閑消費、文化體育娛樂消費、教育消費、健康消費、會展消費、節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費以及綠色消費等10個方麵。
7月26日,湖南省長沙市對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項目195個,總投資額達8292億元,以期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激活潛在市場需求。據介紹,總投資3748億元的“四十”重大項目包括“十大片區建設”、“十大基礎設施”、“十大中心鎮”和“十大產業項目”,涉及民生、綜合交通體係、城市設施體係、新型城市化布局、產業發展等領域。
貴州也不甘落後。據了解,《貴州省生態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將於8月份公布,從各地上報2382個項目篩選出總額3萬億元左右的重點投資項目,初步提出規劃10個國家級重大項目、50個省級重大項目和200個省級重點項目。
地方版“四萬億”?
對於地方政府的大刀闊斧,市場人士紛紛擔心此輪投資會成為地方版的“四萬億”。經濟學家郎鹹平就在其微博上評論稱:“這情況就好比給病入膏肓的病人猛打強心針,最終會在短暫興奮後,陷入更深危機,這些亂投資又得老百姓買單。”
經濟學家馬光遠也強調,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比經濟下滑更危險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穩增長”的煙幕彈下,再次拿出龐大的投資計劃,將政績留給自己,將債務留給銀行和後人。
不過,在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教授宋頌興看來,此前的“四萬億”投資確實遺留了很多問題,對於投資的態度並不能“因噎廢食”。他認為,長遠來講,消費是主力,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大規模拉動消費不現實,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為了穩增長,有效的投資是目前較好的選擇。
宋頌興認為,此次的地方政策都結合了自身特點。中西部地區由於消費能力有限,更側重於用投資拉動,同時結合了自身的特點,比如貴州投資主要用於旅遊項目。而東部地區的方向則主要為調整產業結構、保民生、促銷費。
“這一次和2008年的‘4萬億’投資不同。‘4萬億’是由中央政府審批項目、製定計劃,地方政府去落實。而這次中央選擇放權,發揮地方政府的能動性,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製定和落實具體計劃。”複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不過,孫立堅強調,從效率角度講,此輪刺激政策與當初4萬億政策相比有所進步,但鑒於中國財政分權體製上的問題,這樣的刺激方式也會有很大的後遺症。“最好,政府還是應減少幹預,以引導為主,給企業減稅,扶持公平競爭環境,那樣,才會有讓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活力。”
資金從何來
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速持續放緩,再加上土地收入的銳減,地方財政收入出現下滑,尤其是東部地區,不少城市財政收入呈銳減態勢。
於是另一個疑問是,在財政困局之下,規模如此宏大的投資,地方政府的資金從何來?
以長沙為例,長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財政總收入隻有668.11億元,這意味著,8000多億元的投資項目需要該市10多年的財政收入。而號稱將投資3萬億元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貴州省2011年的財政收入隻有1330億元。
對此,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些地方政府的資金可能有兩種途徑,一方麵通過地方融資平台,向銀行借貸,另一方麵則是通過地方債形式。
但孫立堅認為,如果以地方債和向銀行借貸的方式融資,後遺症還是會很大。“政府利用招商引資的方式,吸引企業成為投資主體來帶動經濟發展,這會是解決資金來源以及帶動經濟良好發展的方式。”
宋頌興則表示,國內根本不缺資本,關鍵是貨幣配置有問題,如何引導資本投向應該投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