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培育航母式龍頭企業和影響力品牌
記者:長期以來,湖南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而要實現可這一目標,在產業發展方麵,湖南最大的短板在哪裏?
謝超英:產業結構方麵,我認為存在兩大短板。首先,產業比重不合理現象依然突出,產業結構仍存在硬傷。表現在生產原材料、初級產品的企業仍占據較大比重,而能進行深度加工、生產高附加值的終端消費品的企業卻嚴重不足。比如,湖南是鉛鋅生產大省,但在利用鉛鋅生產電池等高附加值產品進行深加工方麵仍然缺少產業鏈支撐,總體仍處於賣原材料、初級產品的階段。下一步,湖南要加速補上這個短板,並要在終端產品上下工夫,早日推出更多更好的“湖南製造”產品。
第二大短板是,目前湖南缺乏航母式企業的帶動。最近,財富500強名單正式發布,湖南一家企業都沒有,同處於中部的湖北省則有兩家企業入選。針對湖南缺少巨無霸式龍頭企業現狀,省經信委將不遺餘力地推進“四千工程”,更多地培育打造千億級企業。經驗上看,企業產值突破千億後,對產業的整體帶動作用將明顯增強。此外,湖南的大品牌、好品牌仍然太少,品牌影響力普遍不足,明顯影響和製約了企業的發展。這主要是受製於當前品牌建設資源過於分散的因素。當然,這也是一個全國性的難題。
產業格局的調整是一個漫長、複雜而又痛苦的過程,從產業鏈的上遊、中遊到下遊做成終端產品,滲透到方方麵麵,不能隨心而欲,有其科學規律性。從事物的本質上看,決定了這個過程很難,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符合湖南實際的現代產業體係將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
湖南三大產業有望影響世界
記者:“穩增長”大型政經報道的主題是湖南向上增長麵向未來。從全球產業布局來看,湖南在全國乃至世界經濟版圖中,該如何尋找位置、挖掘機會,從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工業格局?
謝超英:縱觀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從麵向未來視野出發,湖南工業要想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有希望的應該是裝備製造業,特別是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和電工電氣這三大板塊。目前,這幾大板塊均已在世界上具備了一定影響力,產業鏈綜合實力很強。工程機械板塊,以三一和中聯重工為代表的企業,不僅在美國和德國分別建立了生產基地,還收購了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和意大利工程機械企業巨頭CIFA。總體來看,打造世界性工程機械企業已有雛形。軌道交通板塊,南車株機的大功力牽引電力汽車,現已出口到十幾個國家,甚至連曆史上屬於歐洲企業天下的土耳其,也有產品打進去,可以說,產品已能與世界頂尖級品牌媲美。此外,中鐵重建的盾構機,單台產品售價達到上億元,改變了國內盾構產品的銷售版圖,創造了湖南成套裝備製造的新高度,發展前景十分喜人。
盡管近年來我省裝備製造業快速崛起,創新能力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但僅僅依靠裝備製造業“一枝獨秀”的這種產業格局,在保持我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產業安全等方麵存在很大隱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多措並舉。一是加快構建多點支撐產業格局。利用市場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在繼續支持裝備製造特別是汽車產業穩定釋放產能、形成新的增長點的同時,從項目建設、資金引導、企業服務等方麵,重點支持電子信息、食品、醫藥、新材料等產業加快發展,充分挖掘和發揮這些產業的發展潛力,使這些產業通過這次風雨的洗禮變得更健康、更強大,為全省的穩增長提供堅實的產業保障。二是突出抓好質量品牌建設。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間的競爭很多時候還是以質量和品牌製勝。我們也一直在做有關工作,比如6月初組織啟動了中小企業品牌巡展等係列活動,幫助企業提高品牌建設能力。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實施品牌戰略,變“湖南製造”為“湖南創造”,變“貼牌”為“創品牌”,不斷提升我省產品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以此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三是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我一直認為,沒有創新能力的企業走不遠。越是發展遇到困難,越要高度重視創新,越要想方設法抓創新。隻有通過掌握新型技術、核心技術,創新產品,才能創造先機,把握先機,從而把發展命運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前不久,我們調研發現長沙市推出了“1+10”技術升級政策體係,組織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取得了很好地效果。最近,省內11家企業也通過技術創新獲得了國家1.25億元的資金支持。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企業技術創新支持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強產學研資源整合,引導企業加快應用開發與產業化開發步伐,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四是始終堅持“兩型”引領。按照省委加快推進“四化兩型”戰略的要求,推進兩型產業加快發展。目前,我們圍繞推進兩型產業發展,已經從創新機製入手,建立完善了產業準入機製、提升機製和淘汰機製,明確了兩型產業發展的方向、思路和措施,以環境倒逼機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兩型產業加速發展的態勢正在形成。接下來,我們將全麵實施節能監察和能效對標、工業領域重點節能、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兩型企業(園區)創建、能源利用信息化管理和企業合同能源管理等“六大工程”,實現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