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從7月13日在浙江衛視開播後,不足兩個月就紅透全國,該檔節目的收視率已經達到“秒殺”同行的地步——其前三期就分別取得了1.5%、2.77%、3.09%的收視率成績,第四期以後收視率牢牢站在了3%以上,在8月24日播出的第七期節目中,以劉歡考核學員的全新節目形式讓收視再創新高:全國42城市的收視率高達4.103%,而同期江蘇衛視的王牌冠軍節目《非誠勿擾》七八月間的全國網收視率不過2.553%。
中國好聲音營銷啟示錄一:好老師如黑夜燈塔照亮人生
香港中文大學蘭曉華在《做人有氣度做事有謀略》中指出“人生有一位好導師可以少走彎路,企業有一位好老師,在“老師”指導下學習工作經營企業,可以健康快速成長,在老師的大樹底下好乘涼,站在叫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中國好聲音》的節目模式非常成熟,引進國外電視節目製作版權荷蘭《The Voice》,而《The Voice》包括節目創意、運營模式、製作,早已經過了市場的考驗”。《The Voice》的版權方在硬件上要求嚴格,不僅節目的標識要同原版一樣,就是導師坐的4把椅子也是從原產地運來的;同時荷蘭版權方還派了荷蘭、美國和英國的專家在節目錄製現場指導,及時糾正錯誤。同時《中國好聲音》入鄉入俗也進行了本土化的第二次創作,如原版權中重點體現的歌手“情感故事”在節目中加以弱化。
中國好聲音營銷啟示錄二:文化理念高度定位決定一切
《中國好聲音》的創作正是遵循“新聞的視角、人文的情懷、公益的訴求、綜藝的包裝和營銷的思維”這一理念,《中國好聲音》始終圍繞著“大型勵誌音樂評論節目”這一定位,《中國好聲音》定位為“大型勵誌音樂評論節目”,而不是選秀節目。正如著名主持人白岩鬆也評價道:“我覺得《中國好聲音》正在鼓勵越來越多人,不是通過抱怨,妄圖使自己的命運發生多大改變,而是希望通過在公平規則之下,自己艱苦的努力而改變。我覺得未來中國一定要建立這樣一種夢想通道,兩者缺一不可。”《中國好聲音》圍繞音樂本身做節目,不以其他元素為噱頭,用真誠的人文的情懷來對待節目和選手,對選手負責。如《中國好聲音》中的一些優秀選手將會與節目組簽約,最後4位優勝者會得到出音樂專輯機會,其他選手也會與節目組有後續合作,比如為選手提供參演音樂劇機會,或者向相關機構推薦他們的歌曲等。
中國好聲音營銷啟示錄三:劍走偏鋒差異化定位
在眼下中國電視節目普遍質量偏低,類似於“狗血愛情劇”、“坑爹武俠劇”等垃圾電視節目屢屢出現在熒屏上,亂炒作,搏出位等不良風氣汙染了中國電視節目的風氣,但是真正具備高質量的“大片”由於收視率偏低在收視為王的時代寸步難行。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蘭曉華認為,《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不僅僅贏在了收視率上麵,更贏在了氣質上麵,《中國好聲音》卻打破這一定律,不但叫好又叫座,給我國的電視人樹立了策劃標杆,《中國好聲音》的火爆為中國的電視節目樹立一種“大片意識”,即營造大氣場、傳遞真性情、輸出正能量。
中國好聲音營銷啟示錄四:細節營銷展現節目的精致
細節決定成敗,《中國好聲音》的大氣場、真性情體現在了細小環節的精致化呈現。比如以往的綜藝節目一般隻有四個機位,有時候鏡頭對著一位導師,而另一位導師的表情或者動作卻來不及捕捉,而《中國好聲音》現場有20多個機位,它們能把這些細節全都拍攝下來。還有《中國好聲音》不僅有出色的營銷方案,還有完善的執行計劃,在某國際企業突然決定不合作的背景下,要是一般節目組基本上裸奔的情況下能在24小時敲定廣東加多寶合作,而正是“好聲音”在營銷上細節的成功,沒有未雨綢繆,怎麽能大風起兮雲飛揚,讓《快樂大本營》頂禮膜拜《非誠勿擾》黯然失色。
中國好聲音營銷啟示錄五:會講故事煽情營銷才會成功
中國好聲音的選手的人生故事豐富多彩。農民出身、父親去世、雙眼失明、家庭條件不好……選手的這些經曆讓節目蒙上一層草根色彩,節目陸偉也坦承,好故事的背後確實來自節目組的有意安排。營銷專家蘭曉華說“任何一個電視台的這種類型的節目,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設計和安排,尤其是台上一些比較動情的故事。雖然不會故意地去編造,但會跟要去做這件事的人說,你到時在台上講一講這件事,以這個經曆和故事來打動評委。同時,可能也會去跟評委說,待會選手會講這樣一個故事,你要有這樣的準備,這樣做是因為怕場麵會失控,比如選手講完故事之後,評委一點反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