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銀行和IMF等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了世界經濟增速,中國經濟也難逃下調的命運。同時,國內研究機構和市場機構也預計,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將比二季度進一步回落。多數機構和分析人士認為,三季度中國經濟基本上已經築底,但回升的跡象不明顯,四季度有望。短期內政策刺激、加大投資力度有利於穩增長,但長期來看,需要通過改革打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製性障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601988)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要減少人為的刺激,讓經濟更多實現內生性增長,讓市場機製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
預期經濟增速一降再降
近一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下滑,從此前的兩位數下降到今年二季度的7.6%。近日,國際國內機構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都在走下坡路,紛紛調降中國經濟的增速。
10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的《東亞與太平洋(601099)經濟數據監測》報告預計,中國2012年和2013年經濟增速將分別放緩至7.7%和8.1%,低於5月份預期的8.2%和8.6%。
10月9日,IMF在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也將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速下調至7.8%,2013年有望回升至8.2%。這兩項數據均比7月份時的預測值低0.2個百分點。IMF表示,中國增長率的降低大部分源於出口貿易的減少,受發達經濟體的低增長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中國外部需求較弱。
亞洲開發銀行日前報告也指出,預計中國2012年和2013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7.7%和8.1%,而今年4月份該行的預期分別為8.5%和8.7%。
惠譽近日的報告也將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從6月份預計的8%下調為7.8%。高盛集團經濟學家上周五也表示,下調中國二季度及全年的經濟增速,二季度增速從8.5%下調至7.9%,全年增速預期從8.6%下調至8.1%。
國內研究機構也較為一致地看弱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認為三季度比二季度會進一步減速。交通銀行(601328)報告也預計,今年三季度GDP將比二季度放緩0.1個百分點,掉落至7.5%,由於穩增長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預計四季度GDP增速在7.8%左右,全年約為7.8%。申銀萬國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表示,三季度經濟增速比二季度會略有下降,預計在7.4%-7.6%之間。
“最近中國經濟減速確實比較明顯,政府的刺激政策力度和規模並不像外界預期的那麽大,也是機構調低中國經濟增速的原因。”郭田勇對本報記者說,機構對中國經濟的下調很正常,因為他們的預測是動態的。
底部到底何在?
關於中國經濟底部的預測,各大機構從年初就開始給出答案,現實卻出乎大家的預料,底部遲遲未到。
近日中國官方公布的9月份PMI數值連續下滑4個月後,首次回升。匯豐銀行公布的9月份製造業PMI終值和服務業PMI也開始回升。而國慶長假的消費數據也讓分析人士感到樂觀,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好轉。
中國銀行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曾表示,二季度可能是中國經濟的穀底,三季度開始企穩回升。但其9月底發布的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認為,2012年以來,受需求減弱、成本上升、企業盈利下滑、產能過剩和就業問題隱憂初現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世界銀行則警示,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會拖累亞洲,中國經濟放緩有惡化的風險,並且持續時間可能超出預期。世行稱,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重大,由於受有限寬鬆政策和房地產調控及外部需求減少的影響,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仍缺乏增長動力。
李慧勇表示,中國經濟調整周期比預期要長,三季度底部已經基本形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範建軍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三季度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企穩,但是還不能說回升。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石磊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隻能說築底,還沒有看到回升的明顯跡象。
中信證券(600030)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目前應該就是底部的狀態,政策調整及時的話,四季度就會企穩略有回升,明年上半年會有所好轉。
出路:投資還是改革?
鑒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自今年5月中以來,國家領導和政府部門相繼表示將穩增長當做重中之重,刺激政策連連出台。5月底開始,發改委加快地方政府項目審批,甚至出現湛江市長“吻增長”的畫麵,引起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在9月5日和6日,國家發改委審批的城市軌道交通基建項目投資達到萬億元。
而從去年底開始,中國央行也逐漸對貨幣政策進行了微調。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又在一個月內兩次降息,並且擴大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空間。然而,效果似乎並不明顯,經濟下滑的態勢並沒有止住。
“從長計議,政策的立足點是通過短期穩定增長為長期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其中適時推出改革十分必要。”中國銀行的報告認為,從短期看,穩增長的核心是穩投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是近期穩增長的關鍵,這就要求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其中中央財政的作用尤為重要。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報告中表示,因市場短期信心偏弱,二季度啟動的諸多穩增長政策的效果時滯可能延長至年末。當前政策主基調仍是“穩中求進”,預調微調力度會有所加大,但不會過於激進。他分析,目前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政策還需要考慮中長期增長問題,因而不太可能再次出台類似“四萬億”那樣大規模的短期刺激措施。
“我們已經不能指望繼續沿用前三十年的老辦法來提高經濟效率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目前的生產力發展還麵臨著諸多體製性障礙,而要打破“諸多體製性障礙”,唯一的辦法是切實推進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麵的體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