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秀,江淮龍騰飛。10月16日,由中鐵上海設計院承擔設計的合肥至蚌埠高鐵,曆經三年的建設,正式開通運營,並在合肥舉行了開通儀式。自此,合肥至北京實現了“千裏合京一日還”。
合蚌高鐵是由上海院承擔設計完成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它的建成通車,在上海院的曆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裏程碑意義。
合蚌高鐵位於安徽省中部,北起京滬高鐵蚌埠南站,南接合肥樞紐與合寧、合武鐵路相銜接,線路全長130公裏,設計最高時速350公裏。
據介紹,合蚌高鐵橋線比達67.6%,橋梁總長度占到線路全長的近七成。通過合蚌高鐵的設計,上海院補充了高速鐵路單線簡支箱梁及橋墩通用圖,並結合合肥五湖路上跨合蚌高鐵立交的設計研究,總結提出上跨高速鐵路橋梁“多級防撞、緩衝承托、監測保障、便於維護、災後易修”的橋麵及防護原則,不但合理解決了上跨高速鐵路立交橋設計設置難題,而且就高鐵規範條款在該領域的研究拓展了思路。
在合蚌高鐵的設計中,為了增強惡劣天氣時的防雷擊能力,除接觸網本身具有耐雷作用外,對防雷接地方式進行了改善,大大增強了接觸網對雷電的防禦能力。
在新建站房中,合蚌高鐵的淮南東站空調采用了地源熱泵係統,共設置216個換熱井,埋深85米,換熱管總長度8萬餘米,預埋管與室內地源機組形成閉式係統,利用循環水與地下土壤換熱,將能量在室內空調與地下土壤間進行轉換,充分利用了地熱能。淮南東站集散廳和二層候車廳采用自動消防炮滅火係統替代傳統的自動噴水滅火係統,具有定位精確、滅火效率高、保護麵積大、響應速度快的特點,在提高消防能力的同時保持了站房整體的美觀性。
合蚌高鐵的通車將在合肥、淮南、蚌埠之間將形成“半小時經濟圈”,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它不僅形成了合肥北上的快速通道,還通過已投入運營的合寧、滬寧、合武高鐵,把京廣、京滬、滬漢榮三條高鐵主幹線緊密聯結起來,形成了我國中部腹地與環渤海灣、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互動,並與在建的合肥至福州鐵路聯通,構成又一條南北向鐵路大通道,把東南沿海與內地連成一體。同時,合蚌高鐵投入運營,能釋放既有繁忙幹線鐵路的貨物運輸能力,滿足快速增長的“兩淮”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需求。
從項目的前期勘測、設計到靜態驗收、聯調聯試,直至開通,合蚌高鐵從無到有、從孕育到發展,都傾注了上海院人的心血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