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最大采礦及建築機械生產商卡特彼勒稱,其第三季盈利17億美元,與去年同比增長49%,每股盈利增至2.54美元,高於市場預期。卡特彼勒預計其2012年全年收入將達到660億美元。作為卡特彼勒全球範圍的直接競爭對手,日本小鬆在今年3月銷售額同比增加16.6%,營業利潤同比增加36.8%,而4月至6月的淨利潤更是達到了321億日元(約合4.11億美元)。
業績反差明顯 未雨綢繆成抵禦行業“寒冬”利器
與卡特彼勒、小鬆等國外知名機械製造商靚麗的業績相比,2012年上半年,國內工程機械製造企業的整體營收狀況不容樂觀,在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中聯重科(000157,股吧)、柳工、山推股份(000680,股吧)等8家國內主要工程機械上市公司中,隻有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兩家企業實現了營收同比正增長。其中,中聯重科營收同比增長最快,為20.59%,而柳工、山推股份、廈工股份(600815,股吧)、山河智能(002097,股吧)、安徽合力(600761,股吧)、徐工機械(000425,股吧)等6家公司營收同比增長均為負數。
201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下滑勢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信貸資金狀況仍舊偏緊,國內工程機械製造企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然而即便如此,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勢下,卡特彼勒與小鬆的驕人業績還是讓業界和公眾看到了國內外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在市場運營能力,以及風險抵禦能力上的巨大差距,有同行無同利這句中國古語在這個寒冷的行業“冬天”中被再次驗證,並給了同處全球金融危機之下一直喊“冷”的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一個重要的啟示。
分析在逆境中保持業績增長的原因,卡特彼勒集團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愛德華·萊普表示:卡特彼勒保持業績增長得益於兩點,一是提前做出未雨綢繆方案和戰略計劃,以更快更好地應對變化,隨時采取有效行動,二是積極參與本土競爭,到客戶所在地投資建廠,近距離滿足客戶需要,提供其所需的產品和技術。
事實上,縱觀2012年逆勢突破的幾大國內外優秀工程機械製造企業,我們可以發現,未雨綢繆已經成為他們的在行業寒冬中屹立的共性。以2012年上半年營收增長最快的國內工程機械製造行業領軍企業中聯重科為例。
早在2008年中聯借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有利契機,順利收購了當時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企業意大利CIFA,經過四年的順利融合,CIFA不僅成為歐洲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企業,成為中聯進軍歐洲的橋頭堡,而且中聯還借本次並購對混凝土機械產品進行了結構優化,使長臂架泵車占比大幅上升,並在融合和再創新CIFA輕量化設計技術的基礎上,先後開發出了80米以及101混凝土碳纖維臂架泵車等一大批世界頂尖的產品,從而牢牢占據了行業技術製高點,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和利潤空間,同時,與其他幾個在今年進行海外並購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相比,因較早地完成海外並購重組,中聯重科用來抵禦風險的現金就會充裕的多,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聯2012年逆勢增長的基礎。
同時,早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幾年,中聯就意識到危機將會對行業產生衝擊,為此,中聯開始多渠道融資,以增強現金流,降低財務風險,並2010年12月,在H股上市,募資總額近150億港元,並成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中首個實現境內外上市,發行美債,實現多渠道融資的上市公司,這就為抵禦行業嚴冬構建了充足的資金保障。此外,中聯還嚴控人員支出,強化內部管理,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據2012年中報顯示,中聯中聯重科3.1萬名員工在2012年上半年創造了56.22億元淨利潤,人均利潤達到了18萬。
著眼全球市場 無國界產業轉移成走出寒冬的希望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結構一體化地持續深化,著眼世界市場,重塑業務體係,並增強企業的全球化理念和實施無國界的產業轉移,已經成為全球頂級工程機械製造企業的共識。以卡特彼勒為例,2011年,卡特彼勒公司宣布耗資1.5億美元在印度新建一個最先進的發動機製造工廠。
這恰恰與中聯重科的本地化戰略相契合,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強調“中國企業國際化就是要當地化,堅持責任、共享、包容三個原則,與世界共舞“。為此,中聯重科在最近幾年的國際化道路中,積極推進本土化戰略。8月21日,中聯重科與印度ELECTROMECH公司正式簽署印度合資建廠協議,該工廠為中聯重科第一個海外直接投資項目,也是中聯重科塔機在海外的第一個生產基地。
中聯重科建築起重機械公司總經理黃群在簽約儀式現場對記者表示,中聯重科與EM的合作,將使雙方的本土優勢和技術及管理優勢進行有效整合。對此,黃群認為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後,將更加接近印度當地客戶需求,而且隨著運費的節省以及供貨周期的縮短,具有更明顯的性價比優勢。
黃群的話與愛德華·萊普積極參與本土競爭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除印度外,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大的與工程機械知名製造企業均在巴西建有生產線或組裝廠,如卡特彼勒、小鬆等,並借此向整個南美洲輻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以市場為導向,以本地化為特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整合及優化配置,構建一條貫穿全球的完整產業鏈,不僅是工程機械製造企業抵禦風險的利器,也是保證其長盛不衰的“法寶“,就卡特彼勒今年上半年發展而言,美國市場建築機械銷售增長和全球市場采礦機械需求上升不僅使它2012年上半年的業績仍然靚麗,還抵消了其歐洲、中國和巴西市場的銷售下滑。
在國內市場國際化與國際市場一體化的當今世界,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如何思考將自己鑲嵌在國際市場這個大棋盤上,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借鑒同行業的管理經驗。在經曆了一番風雨洗禮之後,一些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也在轉換觀念與重新集聚能量,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將很快走出低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