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改革重組後的中國重汽集團終於走出泥沼,通過成功開發出斯太爾王係列重卡,從破產的邊緣站起來。引領擁有2萬職工的中國重汽東山再起的馬純濟,因此當選為2003年度(首屆)山東財經風雲人物。
“當時獲得山東財經風雲人物,榮譽、責任和壓力並存。這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中國重汽的認可和期望。如何讓中國重汽重領風騷,我感受到了巨大壓力。但我相信,中國重汽一定會重塑輝煌。”近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馬純濟追憶起10年前榮獲山東十大財經風雲人物時,感慨萬千。
2011年,中國重汽銷售整車16萬輛,其中排量9L以上重卡穩居行業第一。同時,中國重汽重卡出口總量和出口收入連續多年居國內重卡行業首位。
自主創新造就強國產業
“怎樣盡快把國外進口車擋住,是斯太爾技術引進時國家領導人的最大期望。現在,中國重卡已基本實現高端車不僅國產,還大量出口。”回顧榮獲山東財經風雲人物以來的10年發展曆程,馬純濟坦言,中國重汽的發展不僅是規模的擴大,更主要的是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和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
據馬純濟介紹,中國重汽的水泥攪拌車目前占全國市場的70%,高端車如消防車基本上都是中國重汽造。隨著經濟發展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變,環衛車、掃路車、灑水車等都將迎來消費高峰期。因此,中國重汽正在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
支撐中國重汽從低端市場走向高端市場的,是自主創新能力的跨越。馬純濟這樣比喻這一過程:“以前是比著葫蘆畫葫蘆,還畫不像;後來是比著葫蘆畫瓢,做出金葫蘆來;現在則是重卡生產全過程的技術和管理的互相促進、互相配合提升。”
據了解,2003年,中國重汽通過對引進的斯太爾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開發出斯太爾王係列重卡,由此掌握了重卡的係統集成技術,駕駛室、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的總成全部實現自主研發和生產。
10年間,中國重汽從僅有一個係列78種車型發展到多個係列3000多種車型,年產銷量增長30多倍。從技術為零到累計國家批準授權1850多項,成為全國重卡行業最多的企業。同時,中國重汽在適應未來發展、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和輕量化汽車實現了新突破,形成國內最完善的卡車整車產品係列型譜。
“在強國之路上,重型汽車趕上了強國的步伐,用強大的汽車產業證實了中國的強大。”從政府官員到大型國企負責人的馬純濟,內心裏總是將企業責任和國家榮譽聯係在一起,並將這種強烈的責任意識融化進企業文化之中,引領著企業跨越發展。
出口成就“惟一不虧損”
與轎車行業中高端市場幾乎由洋品牌統治的尷尬不同,中國的重卡市場不僅自主品牌多,市場份額高,且多家重卡企業已開始全麵實施國際化戰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用車企業。
在2003年開啟出口之門後,2004年,中國重汽全麵實施國際化戰略,至2008年整車出口突破1.5萬輛。2010年,中國重汽實施出口體製改革,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變過去在濟南坐等客戶為駐紮在國外搞營銷。
據了解,目前中國重汽常駐境外人員超過120人;國外網絡建設工作由原來注重數量的增長轉變為更加注重網點質量的改善提升,更加重視境外售後服務水“今年國內重卡市場低迷,而中國重汽的天然氣重卡和出口成為我們應對危機的重要支撐點。”馬純濟告訴導報記者,在今年國內重卡市場同比下滑31%的嚴峻形勢下,中國重汽實施多年的國際化戰略卻讓其風景這邊獨好,前8個月訂單就突破了去年全年的出口量,且成為全行業惟一不虧損的企業。
更重要的是,中國重汽的出口開始向高端市場滲透。今年5月,中國重汽出口巴西2000輛歐五重卡首批400輛發交儀式在濟南舉行。這是國內首次批量生產歐五重型卡車,也是國內首次批量出口歐四以上排放水平的重型卡車。
“按照規劃,今年重卡出口量將占集團總銷量的25%,到“十二五”末達到30%。”馬純濟說,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動二次創業,實現重大轉變,是中國重汽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重要任務。從產品到市場結構的變化,也將給重卡產業帶來裏程碑意義的突破。
馬純濟坦言,作為企業家,帶領企業走出重圍,躋身第一梯隊,走出國門,走向科學發展,是職責所係,也是最高追求。中國重汽用實踐證明,他10年前當選山東十大財經風雲人物,是媒體的遠見,他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