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舉辦的再製造論壇上,記者見到卡特彼勒全球礦業及亞太區再製造總經理李征宇和卡特彼勒關聯企業——玉柴再製造工業(蘇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柯,並且就相關話題對他們進行了采訪。
再製造已成為卡特必備的環節
談到再製造業務在卡特彼勒業務板塊中的重要性,李征宇表示,作為卡特彼勒再製造商業上的兩個因素,一方麵製造本身是塊業務,而且是對卡特彼勒有一定規模的業務;另一方麵,再製造對卡特彼勒促進機器及發動機的銷售是很重要的,因為客戶能夠買到比較低成本的備件,而這些備件質量又跟新的一樣,如果卡特彼勒不做這件事,客戶有可能就不買卡特的機器了,也可能不買卡特的發動機了。所以,卡特彼勒非常重視再製造業務。
對於與玉柴聯合打造的卡特彼勒玉柴再製造公司,李柯表示,從玉柴的角度看,再製造確實能夠幫助新機的銷售,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使用再製造發動機的習慣,很多公交公司到玉柴時會提出買新機需要有再製造的後續服務。尤其是大的客戶與專業客戶,因為他們是專業人士,不像一般的終端消費者,如大的公司、專業機構、承包商等,他們有很強的判斷力,也有很強的信息來源,對再製造的了解比較快、比較深入。
與李柯一樣,說到對國內大集團客戶的印象,李征宇也介紹了不少客戶的情況。如中國神華和江西銅業公司,他們都相繼去新加坡看過卡特彼勒的再製造工廠,有的也去美國的工廠參觀過,他們在考察最後決定買卡特彼勒的重型卡車時,一定要看你的再製造能力怎麽樣。再比如說卡特彼勒的新加坡再製造工廠,每個星期都會有一二批客戶去,不是代理商,就是終端客戶,基本上是中國、澳大利亞、印尼、印度等國家的公司。他們在購買機器之前首先要判斷企業的再製造生產能力、供貨時間、供貨量以及產能等因素。因為許多公司使用卡特的礦業卡車都是10年以上甚至30年,如果沒有後續的支持能力是不可行的。
再製造的管理遠比新製造複雜
說到再製造的管理,李征宇的嘴裏蹦出三個字:很複雜。他介紹說,如果要做一個新的發動機工廠,你隻需要投錢就可以了,但是同樣把錢投下去也不一定能做出一個合格的再製造工廠來。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個新的工廠裏,一個零件可能隻有一個名稱;但是在再製造行業裏一個零件可能有三個甚至四個不同的狀態,你都得給它定義一個名稱,那麽對於整個管理係統來說就是非常複雜的一件事情。李征宇表示,再製造行業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不能把別人的東西完全複製到自己的企業中來。新件製造是可以的,但是再製造不行,企業還得根據自己的特點,甚至根據自己的市場,來總結自己的經驗和管理模式。
李征宇提到,再製造還有一點,被處理後的舊件每一步的價值都是不一樣的,被修理過的狀態等也都不一樣,從內部的財務管理來看,這個舊件值多少錢,賬本上都要記錄,這個時候就能體會到再製造的複雜程度。
此外,新件或新機製造時批量很大,比如說要做10萬台或者幾萬台發動機,可能隻有兩三個型號,而且有現成的工藝流程,工藝管理比較簡單。再製造就不一樣了,做2萬台再製造發動機可能會有40個型號、60個型號。為什麽?因為要對曆史上所有批次、型號的發動機都要做,而且發動機的安裝尺寸還不一樣,有的要裝到公共汽車上,有的要裝到卡車上,同一個型號還有不同的配置。像這種複雜度,對工廠管理來講簡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李征宇認為,一個管理5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新發動機廠廠長未必能管得了一個10億元產值的再製造工廠,再製造的管理方式、智慧、能力完全不一樣,複雜度要遠遠大於新發動機工廠。
李柯也表示,經過合資工廠兩年的磨合,仍然感到再製造是非常複雜的體係。他介紹說,這兩年對再製造的認識可以說一波三折,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挺複雜,做一段時間後感覺也就這樣了,但是實際上做完兩年之後回頭會想,當初不以為然的一些東西,現在覺得當時總結得很經典。
未來國內發動機設計要考慮再製造的餘量
卡特彼勒有40年的再製造經驗,目前公司針對再製造所進行的新發動機設計已經很成熟。談到再製造與發動機的原始設計關係問題,李征宇認為,原先國內基本上沒有考慮到再製造的新發動機設計。
那麽,這種針對再製造所進行的新發動機設計與國內原有的一般設計會有很大的區別嗎?李征宇回答說,不會很大,但是一個理念,即設計工程師要有這個意識,更重要的是還要有經驗,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就像中藥的配方一樣有多少種可能性,每個公司的產品都要摸索很長時間。
在玉柴新機製造幹過同時也在再製造幹過的李柯深有體會,他表示,原來國內的發動機設計和有了再製造這個概念之後的設計已經是兩個不同的事情,之前在設計發動機和一些零部件的時候,考慮的角度是盡可能要減輕重量,要更加精益一點,所用的每一份材料都要用起來,沒有多餘的量;納入再製造的概念後,原來考慮到8年的設計壽命,現在就要考慮要再一次的循環,要留餘量在裏麵。李柯說,目前國內的發動機再製造都麵臨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事實上公司回收回來的舊發動機已經碰到很大的困難,再製造的可能性已經不是很大,因為它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再製造的因素,再去做再製造成本已經很高了。
卡特與玉柴合資工廠前景看好
對於玉柴與卡特的合資再製造工廠目前的運營狀況,李柯表達了樂觀的看法: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現狀,目前舊件不是最大的問題,玉柴現在有300萬台發動機的市場保有量,每年差不多有50萬台的報廢量,合資工廠一期隻規劃了2萬台產能,市場保有量對於合資工廠來說是太大了。
卡特與玉柴的合資企業正式開業一年多以來,發動機的研發、測試工作量是巨大的,目前已經做到了6個大的係列、100多個品種的機型。對於與玉柴的合資再製造企業,李征宇表示已經很滿意了。大的環境上也沒有什麽問題:目前國內在政策上沒有大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都很支持,除了包括一些增值稅問題在內的舊件回收等問題之外,李征宇認為,在國內再製造的初始發展階段,還是希望政府能給企業減負並扶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