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曆經6年建設,由中國鐵建鐵四院勘察設計、中國鐵建十一局等單位施工的武漢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開通運營,改寫了中國無過江地鐵、中部無地鐵的曆史。
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是武漢有史以來最大的市政工程項目,從金銀潭至光穀廣場,全長27.73公裏,設站21座,概算總投資154.6億元,穿越長江江底僅需3分鍾。
作為武漢首條地鐵,2號線日均百萬的客流量,將有效緩解過江難、堵車煩的問題。武漢,終於從“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渡船過江時代,一舉邁入“一線穿越長江”的地鐵過江時代。
“兩江分割,三城四岸”的經濟地理特點,決定了武漢市交通的最大瓶頸是過江交通。
1994年,受武漢市委托,鐵四院研究武漢地鐵可行性方案時,就提出了武漢地鐵應穿江越城,溝通大江南北,並針對水底隧道方案,著重對長江武漢河段的河床穩定性等關鍵問題做了初步探索。
雖有武漢、南京兩座長江公路隧道設計建成的業績在手,給了鐵四院完成這座國內首座地鐵過江隧道的膽識和支撐,但在穿越長江天險的3100米距離中,盾構穿越超深中間風井、江中聯絡通道及泵房的設置均為國內首次,沒有成熟技術可供直接借鑒。
不斷破解設計施工難題,依靠先進的盾構和冷凍施工技術,武漢地鐵過江隧道的“難度係數”最終在地鐵行業創下了5項全國第一:第一個穿越長江,盾構獨頭掘進最長,埋深最大,水壓最高,第一個在城市主城區設置46米的超深基坑。安全、高效、科學的水底隧道建設技術,為我國目前正在規劃或籌建的其他隧道,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標本。
十一局集團承擔了武漢地鐵2號線土建工程共3站3區間、管片預製、車輛段和全線27.98公裏鋪軌、全線信號工程等施工任務。施工範圍幾乎覆蓋全部地鐵施工領域。
過江地鐵隧道坡度大、線路長、機械爬坡困難,是全線最難鋪的一段。為了確保安全,十一局在鋪設過江隧道的軌道時,專門給龍門吊的製動安裝刹車片,對軌道車也作相應的加裝。確保了鋪軌順利通過長江隧道,成功實現了首條穿越長江的地鐵按期鋪通。
武漢地鐵建設時間在國內不算早,為實現後發優勢,設計中處處伏筆,體現先進理念,如目前采用6輛B車規模,預留8輛B車土建條件的前瞻理念;如廣泛運用“地鐵+物業”理念,21座車站中,一半以上有地鐵獨立的物業開發,車輛段和停車場均有上蓋物業開發,有13座車站設出入口與周邊物業開發銜接。初步統計,整條地鐵線物業設計近百萬平米。
武漢地鐵2號線穿越武漢市最繁華的商業、文化區,是武漢市區最大的客運走廊,人性化設計、人文化環境得到充分體現。如自動扶梯的標準及數量,遠遠超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已有地鐵。為了方便乘客,設計了自動圖書借閱係統、直飲水係統、親子衛生間等多項措施,均走到了國內同行之前。各車站都有反映湖北、武漢文化意蘊和自然風景壁畫。
武漢地鐵2號線是2012年繼蘇州地鐵1號線、昆明地鐵6號線後,鐵四院總體總包設計開通的第3條地鐵。從1988年參加廣州市軌道交通谘詢項目申報,以“準外行”的身份開始介入,然後從工點到係統標,再到目前承擔32條線路的總體總包任務,鐵四院城市軌道交通產業躋身全國第一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