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與美國“再工業化”的浪潮下,製造業開始回流歐美日,中國製造麵臨空前危機。
這絕非危言聳聽。就在2012年年底,蘋果首席執行官TimCook表示,蘋果將為解決美國就業問題出力,計劃投資一億美元將蘋果電腦的生產製造帶回美國。而在此前,蘋果在全球156家主要供應商中有很多中國企業,據稱為蘋果打工的中國工人多達近40萬。同樣在2012年,通用電氣(GE)開始為製造尖端、低耗能熱水器開設一條全新裝配生產線,這類工作曾一直由GE中國工廠負責。
這一切,都隻是歐美“再工業化”的一個開始。在經曆債務危機的慘痛教訓之後,歐盟開始重新反思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與產業政策,提出“再工業化”的口號,預計到2020年製造業在歐盟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將從現在的16%升至20%,以實現歐洲再工業化的目標。而美國總統奧巴馬之所以能獲得連任,一個很大因素就是其提出由美國製造、本土能源、勞工技術訓練與美國價值等四大支柱,建構國家永續經營建設的藍圖。波士頓谘詢集團最近甚至預測,2020年將會有多達60萬個製造業崗位從中國返回美國。
歐美“再工業化”到2020年前都將持續進行,其對中國製造的衝擊遠不止出口下降這麽簡單。讓我們看一組數據。海關統計顯示,2012年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增長僅僅隻有1.5%,其中出口僅僅增長2.9%,經季節調整後11月份出口環比還下降了3.2%。由此可見,中國製造業麵臨的是歐美市場有效需求不足和製造業回流的雙重壓力。
不要小看這種壓力,如果僅僅是有效需求不足,還可以通過經濟複蘇以彌補,但如果主流是高端製造業的回流,則會對中國製造產生致命的影響,因為這種回流以後是歐美高端製造業的再發展與再騰飛,將拉大與中國製造的差距。以美國為例,高端製造是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核心目標,美國已經正式啟動高端製造計劃,積極在納米技術、高端電池、能源材料、生物製造、新一代微電子研發、高端機器人等領域加強攻關。實際上,歐美“再工業化”有如此底氣,與上上下下各個層麵的科技投入密不可分,即使是經濟尚未正式走出低穀的2011年,美國的政府研發預算也達到了1480億美元,企業研發投入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微軟2011年的研發投入即達95億美元,英特爾2011年的技術投入也有65億美元。在這種形式下,中國製造業怎麽去追?
目前,中國製造業也在緩慢複蘇,至少數據上的製造業PMI以50.65的數值連續3個月跨過了榮枯線,但我們千萬不可大意。在12月的製造業新訂單指數中,隻有農副食品加工業、汽車製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11個行業高於50%,在購進價格指數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電氣機械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等8個行業低於50%。可以看出,推動中國製造業緩慢複蘇的主流是與內需密切相關的產業,這與節日臨近與城鎮化大力實施有密切關係,但從另一個側麵可以看出,這些推動力都不屬於高端製造業,很多仍是數量的累積結果。
不難發現,中國製造業正在被逼進一個無路可退卻又難以突圍的尷尬境地,麵對歐美日製造業的再度崛起,我們缺乏技術實力硬拚,而即使是城鎮化造成的需求放量,很多也僅僅是簡單低級的產品,比如城鎮化不可能讓納米技術和3D打印實現需求騰飛。這個時候,需要國家意識來鼓勵中國製造業勇於向高端挺進,並以超越歐美的力度加大資金與技術方麵的扶持;企業則要勇於乘難而上,城鎮化的需求放量和與全球競爭的技術研發兩手抓,國家與企業必須共克時艱,才能使中國製造業真正實現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