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及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複與旅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大合肥規劃”)編製工作啟動一年多了,記者昨日從合肥市規劃局了解到,“大合肥規劃”已形成初步成果,目前正征求各縣區意見。雖然最終方案還有待完善,但是諸如未來合肥空間發展格局從以前的“141”轉變為“1331”等,基本已獲得認同。
“大合肥”規劃建西繞城高速
未來躋身一流省會城市
按照規劃,未來,合肥將成長為千萬人口級別的特大城市,並且以占全省約10%的國土麵積,承載全省約20%的人口和30%的經濟總量,城鎮化率由目前的70%,提升至85%,真正成為安徽的強力龍頭與長三角的西翼中心,躋身一流省會城市行列。
規劃還為大合肥的發展製訂了不同的階段目標,其中,近期實現從中部的工業型省會城市,向長三角西翼中心城市的跨越;中期,巢湖治理初見成效,大湖宜居和旅遊城市的品牌效應開始突顯;遠期,巢湖治理成為湖泊治理典範,科教優勢充分發揮並應用於各個領域,合肥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
規劃增加西繞城高速
對外交通方麵,合肥將增建至西安、南昌和鄭州的客運專線;加密高速路網,無縫對接長三角;提升高鐵輻射力度,預留合武、合寧鐵路由時速200公裏提級為350公裏條件。
而在城市內部,在合肥南部的繞城高速基礎上,規劃提出增加西繞城高速方案,疏解合淮阜高速城區段過境交通壓力;通過合巢新城高速,服務地區發展,並兼顧服務巢湖半島旅遊。
規劃為未來的大合肥設計了三種類型的軌道交通。其中,在中心城及其拓展區,為普通軌道交通,提供大運量出行服務;而在郊區新城,則設置快速軌道;針對中心城局部地區、重點地區、大型居住社區(鎮區)、郊區新城等內部提供出行服務,提供局域軌道交通。
城市空間呈“1331”格局
按照規劃,未來合肥的城市空間格局將由現在的“141”轉向“1331”,也就是1個主城區、3個副城市中心、3個產業新城和1個環巢湖示範區。
其中,主城區的空間結構將呈現出“雙心兩扇兩翼”的形態,其中“雙心”指的是老城區的“老城中心”和位於濱湖新區的“新城中心”,徹底打破以往的單中心結構。
三個副城市中心中,巢湖市規劃人口60~80萬人,突出旅遊度假特色;廬江形成新興現代產業基地、區域商貿中心,人口規模將達到40~50萬人;長豐將成為合肥經濟圈的重要樞紐城市,規劃人口規模30~40萬人。
此外,合巢產業新城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廬南產業新城緊盯礦產資源開發;依托新橋空港,空港新城將重點發展高新製造、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臨空生態科技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