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重慶市,近年來大力推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一些企業紛紛上新設備、推新產品、拓新市場,但熟練工、技術工緊缺正成為製約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大瓶頸。
重慶秋田齒輪公司是一家變速齒輪製造企業,技工短缺給企業升級帶來了不小的障礙。公司副總經理李登平介紹,近3000名工人中,大部分是新招的農民工,技工不足10%,去年公司為加大高端產品出口,引進一批連線數控機床和新型磨床,但工人操作技能跟不上,影響到產品質量穩定性。
生產各類工程發電機的重慶賽力盟機電公司,去年從意大利引進新技術,新建一條生產線,開發軌道交通電機產品,但技工不足使升級效率大打折扣。
重慶市人社部門的一項統計顯示,2012年1至10月,全市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製造業技術工人需求達29萬人,而技術工人求職人數僅為26萬人,缺口較大。人社部門對汽摩、家電、裝備製造等26家製造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各種規模的企業技工“斷檔”現象都比較普遍,68%的企業招收技術工人存在困難。
產業技術工人“斷檔”,究竟原因何在?“傳統製造企業待遇偏低,是技工緊缺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多數企業還沒有把勞動力當作資源要素來對待,仍然視工人為成本負擔,並且想盡辦法壓縮這一成本。”重慶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宋飛說。
秋田齒輪公司人力部負責人張樹瑜坦言,當前機械加工行業利潤日漸微薄,盡管工資每年都在漲,但和其他行業相比增長幅度小得多,公司一線工人平均月工資目前隻有2600元,技術工種月薪也不過3000元,對技能人才沒有太大吸引力。
此外,不少製造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隻顧消費人才,不願培養人才,缺乏在職培訓技術工人的意識和機製,加劇了技工“斷檔”的問題。
宋飛透露,目前除國有大中型企業外,很多民營中小製造企業幾乎不培養自己的技術工人隊伍。雖然政府出台了支持在職培訓的政策,包括企業計提職工教育經費可予稅前扣除,為職工申請職業等級證書提供補助等,但不少企業為節省成本基本不搞提升培訓。
重慶聯英人才華新市場總監萬曉冬說,一些中小製造企業不注重培訓自己的技術工人,而是完全依賴社會招聘,有的甚至一年中有10個月在人才市場招人,一邊招聘一邊流失,陷入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