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中國爭地位,要為中國爭地位。”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聯重科”)董事長兼CEO詹純新這句名言已被業內媒體所熟知。“對於一家科研院所改製而來的跨國企業來說,這是‘國家隊’的使命。”
國家隊
“國家隊”,中聯重科早已習慣於如是定位自己。
1992年,在長沙建機院舉步維艱之際,37歲的詹純新被任命為副院長。同樣是在這一年,他借款50萬元,帶領建機院7名技術人員創辦中聯重科,走上科技產業化之路。事後,因啟動資金分別是從兩家國有工廠借來,中聯重科被認定為國有性質。於是,中聯重科便順理成章地烙上了“國家隊”的烙印。
在隨後二十幾年的時間裏,中聯重科這個曾經被看做“打碎了金飯碗討飯吃”的“乖張孩子”,以年均65%以上的增長速度成長為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從一家院辦小企業躍升為總資產800多億元、員工3萬多人的A股和H股上市公司,躋身全球工程機械企業前6強——這條路,中聯重科選擇得明智,開始得精彩,經營得風生水起。
然而,國家隊的身份並不能成為中聯重科在市場化曆煉中的免死金牌。
以質取勝
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於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而言,這是一個無比誘人的目標,誰率先實現,勢必將被載入史冊,並且獲得不可替代的發展先機。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工程機械前三強卡特彼勒、小鬆、日立實現的營收分別為426億美元、225億美元、93億美元(約合586億元人民幣),而國內“三劍客”2011年實現的銷售收入在800億~900億元人民幣之間,追趕日立並取其排名而代之,並不是不可企及的夢想(國內外會計統計口徑不同,數據可能有所出入)。
那麽如何在激烈的國內國際競爭中拔得頭籌,並最終獲得長足、可持續發展?以董事長詹純新為代表的中聯重科決策層始終堅持:企業的發展,不應該僅僅隻是量的積累、規模的擴大,更應是經營質量的同步提升。在這一理念引導下,中聯重科不斷創新質量理念和管理模式,持續深化“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從領導、戰略、市場、資源、過程管理、改進等各方麵極大提升了企業經營質量,導向了優異的經營結果。2010年,中聯重科獲“湖南省首屆省長質量獎”;2011年,董事長詹純新獲“湖南省省長質量獎”;2013年,詹純新董事長再獲2012年“中國傑出質量人(全國質量獎個人獎)”——諸多加身的榮耀與環繞的光環,更傳達出市場、社會對於中聯重科的認可與讚譽。
做好“人”的學問
當今商場一如現代戰場,早已不是僅僅拚設備、拚人數、拚規模的“冷兵器時代”,未來商戰、生產戰,將是關乎人才的戰役,是心智與知識的比拚。研究好“人”這門學問,才能做好“人”的生意,在任何情況下都遊刃有餘、勝券在握。
中聯重科成長奮鬥的20餘年,是其人才戰略得以貫徹實施的20年。中聯重科的發展軌跡中始終清晰地印證著這樣一則邏輯:在企業的全球化競爭中,人才是最稀缺的資源,而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經營資本。人才要引進,要培養,更要懂得經營,應該像經營其他資本一樣,用心經營人才。
在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引導下,中聯重科確立了以自律為前提,以信任為基礎,以製度為標尺的信任管理模式,使管理既有規則保障,又寬嚴有度,不失人性化;經營人才的理念保障了人才梯隊的持續活力,人才質量的持續提升,夯實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例如,中聯重科注重人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的因素,轉變傳統的質量考核方法,靈活運用質量獎勵政策,激發全員發揮智慧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產品在質量、成本、交貨期等方麵的綜合競爭優勢。研發投入占年營業收入5%以上,年均產生300項新技術、新產品,對公司營業收入的年貢獻率超過50%。僅在2011年,中聯重科就推出了全球最長碳纖維臂架泵車、全球最大履帶式起重機、全球最大噸位單鋼輪振動壓路機、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等世界領先產品。
中聯重科組建了由企業家、技術專家、管理學家、經濟學家等組成的專家型董事會,保障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中聯重科高層管理團隊的建設呈現了明顯梯隊架構,正在逐步實現高級總裁、副總裁(總監)、總裁助理的職務結構和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年齡結構。精英型管理人才構架與高素質的執行隊伍,成為中聯重科的製勝利器。
壯雛反哺
“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初學記·鳥賦》。
人才成就事業,文化成就品質。中聯重科的企業文化是同社會價值緊密聯係的組織文化,而中聯重科的成長曆程,更是同反哺社會緊密相連:每年7月,中聯重科發起的“愛心改變命運”都會如期而至,一大批貧困學子因此得以夢圓大學;每年3月,中聯人都會走到一起,向“內部救助基金”注入一份愛的源泉,規模已超3000萬元;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詹純新連夜指揮,中聯救援隊火線入川,成為第一支到達震中的大型機械化救援隊,直接投入超過3000萬元,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評為“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
“企業並非僅為利潤而存在,企業超越利潤而存在,那才是一種至高的境界”。這是中聯重科的承諾,也是其行動的座右銘。仔細思量,似乎“國家隊”這一稱謂並不能完全介紹中聯重科。它更像是改革浪潮中的先鋒旗手,沒有理所當然地踏上平坦無餘的康莊大道,而是轉身選擇了一條荊棘與驚喜相伴相生的精彩征程。伴隨它的誕生與前進,一路走來有鮮花與掌聲,更有質疑與詬病——無論是彼時的科研院所改製,還是後來的多元化股權模式地引入,中聯重科始終以勇士的姿態直麵挑戰,以錚錚事實給不善意的質問以最有利回擊。
在改革的浪潮中,總有一些人,一些組織,要充當先遣者,披荊斬棘、摸索前行。他們需具備強大的肌體和心智,以應對隨時襲來的挑戰與壓力,而在這一過程中,強韌的筋骨得以鍛造,精神信仰深入其髓質——中聯重科恰在此列,以吾之誌,成天下之事。
品質,是深入中聯重科肌體的精神髓質,品質於中聯重科而言,包含著與質量、與文化,與社會責任相關聯的深刻內涵,而品質的升騰,正是中聯重科對於“中國智造”這一國家使命的最好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