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依然是促進2013年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受新型城鎮化建設及基建的拉動,年後隨後鐵路公路、房地產、農田水利項目的開工,預計工程機械迎來溫和複蘇的局麵。下麵盤點工程機械在兩會上如何表現來壯大中國工程機械產業。
向文波代表: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一定要有消化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向媒體表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一定要有消化能力,把相互的優勢進行有效整合。
向文波認為,企業國際並購最大的挑戰是文化上的融合,解決的問題就是本土化。我們會盡量少派甚至不派去我們的管理團隊,普茨邁斯特仍會由德國的管理團隊來經營。但國際化是必須做的,不是可做可不做。一個龐大的企業市場過分集中,抵禦風險的能力就不行,一旦局部市場出現波動,就會對業績的穩定性造成影響,我們希望把三一打造成世界品牌,就必須國際化。
同時,我們的並購、出海都是牢牢專注於工程機械,沒有過度多元化。我們投資節奏的把握、投資時點的把握也是都有講究的,這控製了海外投資的風險。
不過,向文波也表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才剛剛開始,大部分企業還都是本土企業,國際化程度還很低,即使把國內的事情做完,國外的事情還有很多要做。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要與國外重量級大佬們短“短兵相接”,可能至少還要10年到20年的成長時間!
王曉華代表: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柳工集團董事長王曉華對媒體表示,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開展國際化資本運作“與狼共舞”,是對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積極實踐。
在王曉華看來,當前我國的眾多企業並不缺乏生產力,而缺少一批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他說,企業有沒有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決定了一家企業能不能占領全球行業領導者的地位;國家有沒有在世界上傲視群雄的民族企業品牌,則決定了整個國家產業的命運。
對中國裝備製造業而言,一般配套件的供應是非常充足的,然而諸如傳動部件、控製元件、柴油發動機及關鍵液壓件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主要還依賴進口,嚴重製約著中國裝備製造業向高端技術產品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步伐加快,國內企業一直在試圖突破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出海遠航,加強國際化資本運作,希望借助跨國並購獲得國外的先進技術,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
2012年,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在歐洲掀起並購大潮,柳工收購波蘭HSW、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山東重工收購意大利法拉帝等。王曉華認為,中國擁有製造優勢,而歐洲有技術、品牌、營銷網絡的優勢,實施國際並購是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獲取先進技術,實施全球化運營,由大到強發生轉變,成長為世界級跨國公司的一條有效途徑。
成功並購HSW對柳工而言,首先是獲得了先進的技術,其次是使得柳工在歐盟市場的業務得到推動。需要注意的是,柳工將有機整合HSW與柳工同在歐洲的營銷網絡,利用HSW的產品和技術優勢推動歐洲市場。更重要的是,這為柳工成功布局歐洲市場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戰略要塞,柳工以此為平台在歐洲市場建立高效的研發、采購、生產、營銷及配件服務網絡,快速將其建設成柳工第二本土市場。
濰柴動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譚旭光
譚旭光在2010年兩會上說:“我對內燃機行業的發展提一點建議,內燃機既是耗能大戶,同時也是實施節能減排最具挖潛空間的產品。我認為,抓好中國內燃機行業,就是抓住了節能減排的牛鼻子。”他建議,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應高度關注內燃機行業,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來管理,將內燃機亟待發展的重點產品列入國家“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產品目錄中,在技術改造、基礎理論和應用領域科研項目等方麵給予更大支持和幫助。
譚旭光2009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危機蘊藏著機遇,大危機蘊藏著大機遇,市場隻會汰弱者。他認為,市場衰退正是綜合檢驗企業創新能力以及產品是否滿足用戶需求的最好機會。特別是當前,國家對發動機排放、能耗標準提高了門檻,對濰柴這樣的優勢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
譚旭光,2005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十大人物,2010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2年濰柴與與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叉車製造商和液壓技術的全球領先者德國凱傲集團(下稱“凱傲”)成功完成交易。2013年的兩會,譚旭光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提議,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人大代表玉柴晏平:五年履職執著綠色環保夢
全國兩會已經在京開幕,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也赴京參加會議,並帶去他的《關於建議國家對滿足國Ⅳ排放標準的中重型車輛進行補貼的議案》,繼續把目光瞄準如何降低汽車的尾氣排放、促進環境保護上。回顧五年來,晏平的議案和建議基本上圍繞內燃機工業的發展和綠色環保夢進行。
在談及自己今年的兩會議案時,晏平說,“國家必須通過終端購車補貼政策拉動中重型商用車的排放升級,增強自主品牌商用車的競爭力,進一步有效控製和降低機動車尾氣排放。”
晏平認為,目前雖然商用車數量隻是乘用車的三分之一,但是單車排氣量和車行駛裏程都比乘用車大得多,其總體廢氣排放量占比很高,據此,針對商用車的排放法規和政策應該作為機動車排放控製的工作重點。
晏平在議案中指出,商用車國Ⅳ法規將在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從國Ⅲ到國Ⅳ,據測算中型車成本將增加20000-30000元,重型卡車成本將增加30000-40000元,車輛越大越重,需要增加的成本越高。發動機廠和整車廠都麵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無法承擔增加的成本。另一方麵增加的成本如果全部由用戶承擔,最終會轉嫁到運費上漲,影響到經濟活動的方方麵麵,會帶動物價水平的上漲。因此,如果國家能夠給予國Ⅳ中重型商用車(具體為N2、N3類別)予以補貼,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以鼓勵的方式拉動技術和行業進步實現節能減排。
回顧晏平五年來的人大代表曆程,晏平特別關注發動機的綠色排放,如果說汽車是最大的活動汙染源,那麽玉柴就要做“最大活動汙染源的控製者”,這就是為什麽玉柴一直投入巨資進行發動機的排放升級,並成為中國每一個排放等級升級的領先者的原因。晏平說,“美麗中國”不是一句空話,需要許多事物的支撐。“車如流水馬如龍”的繁華,不能對環境進行破壞,而改善環境需要汽車裝上“綠色心髒”。
王金富代表:把打造自主高端裝備上升為國家戰略
“高端裝備製造,往大了說,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涉及到國家的經濟和國防安全;往小裏講,關係到很多產業和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十年來,中國機械工業行業發展迅速,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裝備製造大國,但還不是裝備製造強國;而要實現“由大到強”的夢想,必須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和推進自主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
王金富代表告訴記者:“在鑒定一個國家的機械工業是否強大時,人們都比較在乎幾個方麵的表現——是否掌握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否具備較強的重大裝備技術能力,是否具有較高的高端裝備占有率,其主流技術裝備品種質量是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實際上,就是要看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得如何。”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拉動內需和多項鼓勵政策的驅動下,中國機械裝備製造業在規模上實現了強勁增長。”王金富代表表示:“但是,中國自主品牌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普遍不強,中低端產能過剩、競爭尤為激烈,很多產業的高端環節都被外資品牌牢牢掌控;同時,在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方麵,長期以來一直被外資品牌‘卡著脖子’。”
王金富代表認為,過去幾年中,在國家的高度重視與支持鼓勵下,很多企業都對發展高端裝備業寄予了較高的熱情,無論是在主機層麵還是在零部件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我們必須麵對現實,即我國的機械裝備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大,對自主高端裝備製造業來說,我們還麵臨諸多的挑戰。
山河智能張曉慶:改善農民工現狀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華菱集團董事長曹慧泉等省屬監管企業負責人當選為湖南省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3月2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湖南代表團代表抵達北京。據記者了解,在湖南代表團,除了有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等工程機械行業的領軍企業外,這一屆首次出現了80後農民工代表的身影。
她叫張曉慶,湖南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基礎裝備事業部市場部推廣專員,今年30歲。張曉慶告訴記者,高中畢業後,她就離開了老家山東棗莊,先後在山東、北京等地務工10年。6年前,她來到了長沙。“在長沙買了房子,算是安家落戶了。但你問我是不是‘長沙人’,不好說,城裏女孩子的那種優越感和驕傲感,我還沒有學會。”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湖南山河智能裝備公司市場專員張曉慶,麵對記者,依舊質樸、謙遜。
曉慶說,這次來北京開會,她著重將提交關於改善農民工現狀的建議。“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是實現人的城鎮化。”張曉慶說,農民工進城後,帶來了一係列的新課題,最突出的就是留守兒童的問題和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看到孩子們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心裏就感覺特別酸楚。希望國家能進一步重視解決這些問題。“還有就是戶籍製度改革的問題。我在外打工的時候,先後兩次丟失了身份證,每一次都要回到戶籍地棗莊去辦理。這讓我們農民工很沒有歸屬感。”
人大代表徐工閆麗娟:擔綱亞洲第一吊設計
閆麗娟,女,漢族,1964年7月生,籍貫黑龍江雙城人。上海交通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專業,工商管理碩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江蘇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省“333跨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人員、“全國勞動模範”。現為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副主任、科技質量部副部長。
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代表團)。業內經曆:
31歲時,擔綱完成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QAY160全路麵汽車起重機產品的總體設計,被譽為“亞洲第一吊”。她完成了160噸起重機的總體計算、總體圖紙設計和上車發動機係統等主要部件設計;她編製了該產品的使用說明書、備件手冊、產品檢驗試驗標準等主要技術文件。同時,她還與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等院校合作進行多軸轉向液壓係統、可變幅超長臂風洞試驗、超大噸位起重機試驗標準技術攻關,使該項目一次性試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此後的產品換代更新設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解決了國內工程對大噸位起重機的急需,為企業單台創利400餘萬元。
她先後主持開發了國內第一台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QAY25全路麵汽車起重機、參加德國慕尼黑“BAUMA”國際工程機械展的QAY50全路麵汽車起重機、QY80汽車起重機、多功能戰車、以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贏得用戶青睞的K係列液壓先導式汽車起重機、大噸位智能化輪式起重機等。
王瑞祥委員:加快高端裝備自主研發能力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告訴媒體,我國已成為世界裝備製造大國,但“大而不強”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的影響,我國裝備製造業麵臨著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嚴峻形勢。尤其是在高端裝備方麵,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開始將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裝備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製造產業,由海外開始陸續收回至本土,並采取了很多鼓勵政策,如稅收減免、補貼獎勵等,鼓勵投資商、製造商回歸本土。
王瑞祥說,當前先進技術靠引進、高端產品靠進口依然是我國裝備製造業麵臨的嚴酷現實。高端機床、高端發動機、高端儀器儀表及控製係統,均需要從國外引進。其中,高檔數控機床90%進口,數控係統95%進口,儀器儀表70%進口。在基礎零部件領域,為高檔數控機床配套的高檔功能部件70%需要進口,大型工程機械所需30MPA以上液壓件全部進口,時速200公裏以上的齒輪箱、2.5MW以上的風電齒輪箱、大型煤機齒輪箱、高速列車製動器、大型盾構機的電液驅動裝置等幾乎全部進口。雖然在船用柴油機方麵我國與國外先進企業開展了合資、合作生產,但關鍵核心技術和品牌依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我國仍未擺脫“打工式”的加工製造地位。
王瑞祥強調,對於我國裝備製造業來說,最關鍵的還是加快自主研發能力建設。國家要想辦法一方麵給予政策扶持,另一方麵要整合資源,組織技術攻關。“目前,我國的科研院所力量還非常分散,應該在整合集中方麵想辦法,大專院校也應該考慮如何參與進來。我相信幾方麵的力量組織在一起,我國一定能夠逐步攻破技術瓶頸,突破高端裝備製造業國外企業壟斷市場的現狀,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能夠提升整個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製造業。”
任洪斌委員:扶持高端裝備自主化發展
任洪斌表示,高端裝備製造業是裝備製造業水平的集中體現,也是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標誌,黨中央和國務院已經明確將其納入“十二五”期間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達國家的高端裝備供應商對我國慣用的手法是:當我國不能自主生產時,大幅提高價格;一旦我國內資企業取得國產化突破,則馬上實行價格跳水,利用我國國產高端產品立足未穩的弱點,利誘用戶,爭奪訂單,使我國內資企業無法獲得訂單,無法回收巨額的前期投入,以此扼殺我國正在培養的高端裝備製造。
因此,為運用好國內市場需求資源,加快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推進裝備製造業升級,任洪斌委員建議:一是以國內市場需求為籌碼,按市場規則運作,迫使發達國家向我國轉讓技術,放鬆對我國高端裝備的出口管製,放棄對我國中低端產品的進口限製;二是製定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高端裝備的采購政策,明確國家重點工程有義務做高端裝備國產化的依托工程,在項目設備采購招投標時必須優先采購國產裝備;對外商的報價應按其3~5年前在中國市場的實際成交價計算,以防止其惡意降價打壓我國新進入該領域的內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