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製造業規模躍居全球首位,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4%,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全國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表示,盡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前中國裝備製造業依然麵臨著先進技術靠引進、高端產品靠進口的嚴酷現實。中國要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亟需向高端轉型。
創新驅動
全國兩會前夕,德勤全球製造業組織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3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在當前及未來五年均位居全球榜首。
近年來,中國政府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了一係列部署,從而為製造業升級開辟了發展空間,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不斷提升。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2012年全社會用於研究開發活動的支出占GDP比例為1.97%,經過高速鐵路、青藏鐵路、西氣東輸、三峽工程、西電東送等重大的國家投資工程,中國的高鐵、水電裝備、特高壓輸電站、輸氣輸油管路等技術和裝備,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全國人大代表、湘電集團董事長周建雄介紹說,近年來,湘電集團通過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取得了一批國內領先的科技成果。由湘電重裝牽頭開發的千萬噸級大型露天礦山成套設備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大型電動輪汽車交-直-交逆變技術有效提高了裝備的節能性和可靠性,液力驅動礦用絞車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00噸非公路電動輪礦用自卸車為目前國內之最。
創新是創新型產業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和發展的動力,也是提升創新型產業集群競爭優勢的關鍵。近年來,湘電集團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保持著40%以上的增幅,2010年主營業務收入和資產總量雙雙突破100億元大關。
作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安徽應流集團生產的高端承壓管道閥門等特種零部件廣泛應用於石油石化、核電、超超臨界發電、工程和礦山機械等關係國家經濟、國防安全的戰略性行業。然而,全國人大代表、應流集團董事長杜應流卻深切地感受到生產的關鍵環節“受製於人”。“目前我們企業用於生產鑄件的自動化數控機床主要來自進口,一些基礎材料和基礎製作工藝、關鍵基礎件的核心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
王瑞祥表示,盡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也是不爭的事實。當前我國裝備製造業依然麵臨著先進技術靠引進、高端產品靠進口的嚴酷現實。其中高檔數控機床90%依賴進口,數控係統95%依賴進口。
不僅如此,中國裝備製造業昔日所仰仗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喪失,隨著原材料和用工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裝備製造企業的成本優勢日益減弱。同時,中國裝備製造業正在經受著經濟增速放緩的考驗,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非常嚴重。因此,整個行業亟需向高端轉型。
高端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表示:“裝備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如今中國裝備製造業已經走到了一個重要關口,高端轉型、產業升級刻不容緩。”
“刻不容緩”絕非危言聳聽。王金富說:“目前的形勢可以說是"前有虎,後有狼",但是我們必須要有"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決心。如果不能掌握先進技術、占據產業製高點、打造一批世界領先的企業,我們就隻能一直徘徊在低附加值、低回報的中低端環節,甚至有可能連"世界加工廠"的地位都難以保住。”
早在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王金富就曾提出關於“把打造高端裝備自主品牌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建議,而事實上國家對於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去年5月,工信部發布了《高端裝備製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銷售收入超過6萬億元,在裝備製造業中的占比提高到25%。”
事實上,中國裝備製造業界對於高端轉型、產業升級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差別隻是在具體踐行過程中的成效與舉措。因此,王金富認為,創新驅動在裝備製造業整個轉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未來的中國裝備製造業屬於那些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企業。他就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是鼓勵企業在自身實力比較弱小的情況下,更多地聯合起來,通過聯合創新、知識產權共享參與國際競爭,在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的基礎上,形成自身創新的比較優勢和局部強勢。
二是引進技術要注重消化和吸收。對於已經引進的技術,不能一味地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而是後期研發投入必須要跟上,否則隻會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惡性循環。
三是要加強資源整合的能力,包括通過海外並購整合國際有利資源。通過並購、重組等多種不同的擴張途徑,盤活或放大國內外存量資源,可以實現投入少、見效快、補短板、強強項的目的。
四是國家要繼續加大對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企業聯合攻關,推動創新成果轉化,並在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推廣方麵給予政策支持、稅收優惠。同時,還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