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集團在控股上海鴻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後,也預示著這個以裝載機為主業的老牌國企開始邁入混凝土機械行業。山推、柳工的進入,加上徐工集團混凝土機械產業的日益擴大,將與“稱霸”混凝土機械行業多年的業界雙雄――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形成直麵競爭。目前,三一和中聯重科在混凝土機械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5.0%,其中混凝土泵車更是做到了90%的市場份額。而徐工、柳工等工程機械巨頭也憑借集團強大的綜合實力和成套設備產品定位正積極搶占高端市場。隨著三一、中聯重科、徐工完成對普茨邁斯特、CIFA和施維英的收購,這些企業正全麵進入技術整合和品牌融合階段,但可以想象,這一過程不會太容易,需要不斷地磨合和妥協。
然而眾所周知,混凝土泵車技術門檻頗高,沒有相關基礎的企業要生產出具備高質量的泵車產品一兩年之內難以實現。目前,中國眾多從未接觸過混凝土機械製造的企業進入泵車製造領域,是否具備生產“好泵車”的技術能力令人懷疑。與已經具備成熟技術與銷售渠道的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企業進行競爭市場前景恐怕並不樂觀。
2013年中國混凝土機械:成熟期下的冷思考
混凝土製造企業、建築單位以及租賃行業大概占據了混凝土機械市場80%以上的采購份額。隨著海螺、山水、冀東、亞泰、華新、華潤等大型水泥企業紛紛進入混凝土市場,這些公司強大的組織運作能力和成本優勢將帶來新的競爭格局;另一方麵,地方性企業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比如上海建工集團,其旗下企業混凝土生產總量占到了上海地區混凝土總量30%的市場份額,這將進一步提升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對混凝土機械產品的規模、品質和服務也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縱觀2013年,我們預測混凝土機械行業整合會進一步加劇,產品也會向輕量化、大型化、高端化、一體化方向發展。但這也會帶來另一個問題———新機的銷售空間將受到升級換代產品的進一步擠壓。那些生產規模不大、成本卻居高不下的中小企業,則需要在龍頭企業邊際效益遞減定律下,尋求細分市場的突破口。
市場前景依然廣闊
混凝土機械行業最大的發展機遇依然來自城鎮化紅利。但不同於以往政府主導、房地產開發、麵積擴張的“人造城鎮”,如今倡導的新型城鎮化將走上一條更高效的投資路線,即城市群建設,這樣不僅優化城市空間布局,也提高了城市資源配置。在這條新型城鎮化道路上,軌道交通板塊將最先啟動。由於城市群是地域集中城市的聯合體,因此它的發展必須依賴通暢和低成本的物流、客流、信息流和資金流。而軌道交通相對公路、航空等運輸方式,具備節能減排、節約土地等優勢,能夠最大程度降低物流和客流的成本。由此可以斷言,未來的交通運輸,城市內依靠地鐵和輕軌、城市群依靠城際軌道,而城市群之間的客流則依靠高鐵。
據悉,2013年城軌投資規模有望達到2800億元至2900億元。其中路基工程基礎施工、橋梁工程的混凝土預製箱梁或現澆混凝土箱梁、隧道工程的混凝土噴射以及站房工程的建築安裝都需要大批優質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提供成套解決方案。能夠滿足這些大型工程複雜需求的混凝土機械企業,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紅利的最先受益者。
總體來說,2013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三個年頭,中國混凝土機械產業和市場仍處於發展的機遇期。行業企業應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服務水平,並繼續做好行為自律工作,同時推動混凝土機械產品不斷向海外市場發展。【中國路麵機械網記者獨家采寫,轉載請標明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