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分析文章明確表示,中國的粗鋼產量已經進入平台期,其他國家和地區尚未形成頗具規模的鐵礦石消費能力;而未來幾年鐵礦石產能將升近9億噸,預計2013年至2015年將新增鐵礦石產量約3億噸,為此,鐵礦石供大於求的格局已經形成。
在此前鐵礦石高收益的刺激下,全球鐵礦石擴產和新建項目已然不斷上馬。發改委預計,2013年國產成品礦產量將增加2000萬噸左右;根據目前巴西淡水河穀、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的擴產計劃,三大礦山2013年新增鐵礦石產能約1億噸;同時,FMG、卡拉拉、非洲礦業等新興礦山的擴產和新建計劃也在向前推進,投產高峰期為2014年-2015年。
發改委據此預測,未來幾年將形成近9億噸的產能,但考慮到計劃推進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風險,目前業內普遍預計2013年-2015年將新增鐵礦石產量約3億噸。因此,從趨勢上看,鐵礦石供過於求的局麵已不可避免。
國外投行也認為鐵礦石價格將下行。高盛集團19日發布報告,下調了2013年全球鐵礦石的價格預估,由上一次預估的每噸144美元降為139美元。
在上述消息刺激下,以鐵礦石為原料的鋼鐵股大幅上揚,齊星鐵塔、包鋼股份漲停。
中鋼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今年鋼鐵行業經營態勢將略好於2012年,以後鋼鐵市場發展逐步轉向平穩增長。
但是,發改委同時指出,雖然總的來看鐵礦石供大於求,但由於國際礦山企業相對集中,可以用項目延期、壓縮產量等手段來調節市場供應;而鋼鐵企業、尤其是我國鋼鐵企業比較分散,工藝流程中“高爐—轉爐”流程占9成以上,高爐停產、燜爐的成本較高,對鐵礦石的需求相對剛性。因此,鐵礦石的供給彈性大於需求彈性,供需雙方還存在一定的短期博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