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企業開始設立零部件生產線,從這些動作中,我們隱隱看出他們打造黃金產業鏈的勃勃雄心。一般來說,企業拓展產業鏈,不僅可以在內部實現優勢資源重組,獲得更為豐厚的利潤,獲得巨大的規模效益,還能樹立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因此,很多工程機械企業打造黃金產業鏈的熱情,即使在行業低迷時期也不見減退。
直接投資建廠,或是與知名配套件企業合資,或者是通過收購將配套件生產企業收歸旗下,工程機械企業花樣百出,矢誌不渝地在這條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不得不說,擁有核心配套件生產線,對於主機生產廠家來說,也有一定益處。這樣做,一來主機企業實現了配套件的自給自足,為企業節省了不少配套件采購成本,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二來,主機企業為自己的主機產品量身打造生產零部件,更符合該企業的產品特點,匹配度更高。三,相較於許多配套件生產廠家,主機企業實力雄厚,無論是資金還是研發,都有著很大的優勢,企業集產品生產和銷售渠道優勢於一身,理應生產出更適合市場的配套件產品。
然而,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主機企業大舉進軍配套件市場,與配套件企業爭奪市場,是的配套件企業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舉一個例子。今年3月14日,由柳工股份公司與康明斯公司合資組建的廣西康明斯公司正式投產運營,生產的首台L9.3升非公路用發動機成功下線。柳工裝載機所用發動機在某種程度上將實現“自給自足”,而與之合作的發動機廠家銷量,勢必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據財經媒體分析,柳工裝載機發動機供應商濰柴動力可能損失2萬台左右的裝載機發動機銷量。
濰柴動力家大業大,失去2萬台的發動機銷量,也許不會傷筋動骨,但若換作一家小企業,恐怕就傾家蕩產了。但我們也並非是說,為了維護配套件廠家的利益,主機企業就要畫地為牢,不準進入配套件行業。但我們必須麵對一個現實:術業有專攻,許多規模不大的配套件企業,在生產工藝上也要比多數主機廠家要領先很多。畢竟生產設備可以買的到,但是要培養一批技術熟練的工人,累積相關的生產經驗,卻需要一個較長時間。同樣都在做液壓件,做發動機,恒立、濰柴這些企業要比主機企業更有優勢,黃金產業鏈,美夢雖好,但要實現,沒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