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昆明迎來了一場小雨,但久旱逢甘露的昆明並不平靜。
5月13日,昆明市再次就中石油雲南年產1000萬噸煉化項目召開懇談會,邀請了包括媒體、人大代表、項目周邊居民在內的各方,就項目的選址、環保等問題進行交流。而在此之前,昆明市的電視台已連續數日,循環播放5月10日新聞發布會的內容。
李文榮在這次發布會上表示,缺油少氣已成為製約雲南經濟發展的極大瓶頸,中石油年產1000萬噸的煉化項目投產,不僅能滿足市民生產生活的需要,也會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並著重強調了該項目的國家戰略地位和空間布局考慮。
官方的表態顯示,年產1000萬噸石油煉化項目上馬已成定局。
在這背後,是雲南省推進工業化的戰略部署。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在此前提出,要進一步明確“工業興則經濟興”的發展特征,堅持把“工業強省”作為雲南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第一戰略。
不過,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生態資源極為豐富的省份,承擔著“生態屏障”的角色和任務,雲南省的“工業強省”之路,注定充滿爭議。
堅持“工業強省”
在外人印象中,雲南是個鳥語花香,四季如春的公園省,理所應當將旅遊產業作為優先發展的戰略。
實際情況並不盡然。“雲南什麽資源都很豐富”,不光有全國最為豐富的生態資源,其位於怒江、瀾滄江、珠江等水係上遊,水資源位居全國第二;同時,雲南還是“有色金屬王國”,已發現礦產142種,有54種保有量居全國前10位,鋁、鋅、鎘的保有量更是全國第一。
基於這種資源格局,雲南省構築了一個以煙草、旅遊、電力能源、生物醫藥以及礦產業為基礎的經濟結構。
2012年,雲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09.8億元,增長13.0%,晉級“中國萬億GDP俱樂部”。盡管這已被官方視為近年經濟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但仍不能改變雲南經濟總體落後於東部地區的現狀。
事實上,雲南經濟之所以落後,除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製約,其本身基礎條件的薄弱也是因素。由於山多地少,又處於西南邊陲,雲南難以構建大格局的交通網絡;怒江、瀾滄江等水係的分布,又將雲南區域劃分成若幹塊;在經濟聚集的滇中地區,卻又麵臨工程型缺水的問題。
在雲南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雲煙送中煙,雲航嫁東航;鐵路給成都,電網送南方;雲銅嫁中鋁,昆鋼贈武鋼;昆明機床(行情股吧買賣點)歸沈陽,昆明製藥(行情股吧買賣點)去浙江。優質企業和資源的流失,使得雲南的失落之情溢於言表。
“雲南經濟能否實現跨越發展,重點看工業,關鍵看工業,難點在工業,突破點在工業。”這是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對於雲南經濟發展把脈後得出的結論,在其確定“工業強省”戰略後,“無工不富”的認識已經成為雲南各級政府的共識。
為推動雲南省工業的快速發展,雲南省在2012年《關於推動工業跨越發展的決定》中提出,要通過5年的培育發展,實現全省129個縣(市、區)工業園、產業園全覆蓋,全省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5萬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70%以上。
生態屏障與經濟發展
但是,雲南顯然不能如其他省份那樣,依靠這些資源快速地推進工業化進程。
因為早在2006年,雲南省就提出了“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戰略;而在經濟發展之外,國務院給雲南省的另一個定位是“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北京大學副校長、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在參加第三屆雲南省中小企業培訓與發展年會時指出,雲南可以跳過工業發展文化旅遊,這樣過幾年就會走在全國前列。
但旅遊業已是雲南的支柱產業之一,其發展空間並不大。前述觀察人士指出,雲南如此之大的範圍,並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發展旅遊業。
而為了推進工業發展,雲南省已經付出了環境代價。以滇池為例,2011年至2012年,昆明市投入137億元用於滇池治理,但眼下滇池水質仍然是劣五類標準。而按照目前的計劃,一直要到2020年,滇池之水才有可能淨化推進一個標準。
“從雲南來說,確確實實要從國家的全局考慮,維護好國家的生態安全,做生態屏障。”雲南省政協委員、雲南大學環境科學與生態修複研究所所長段昌群說,雲南承擔了國家生態的義務,“有一些方麵的發展,至少是經濟方麵的發展就受到影響”。
“權利與義務要對等”,段昌群說,“那個地方都存在”住山靠山,住水吃水“,雲南如果國家沒有特殊的支持,他就隻有吃山吃水,你就不能剝奪人家發展的權利。”
在他看來,國家應該有政策上的傾斜,配以完善的財政轉移支付,來刺激地方政府保護生態的積極性,“要讓那個地方做什麽,不要做什麽,你要給他相應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特殊額的財政和金融政策支持”。
而這其中,生態補償是被雲南提及最多的政策。“雲南省在做好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地方經濟做出了巨大犧牲,卻沒有得到相應補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