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常林集團70年的發展軌跡來看,企業的每一步發展都在追逐核心技術的掌握,靠著不斷積累的核心技術和自主創新的強大能力,使集團現如今走上了一條從核心技術“追逐者”到核心技術“創造者”的角色轉變之路。
70年的發展,山東常林集團從一個生產農機具的小廠到現在全球最大的手扶拖拉機生產基地,從1999年涉足工程機械領域到現在掌握高端液壓件的生產技術,集團在每一次的技術創新上,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撒手鐧”。
1987年,集團第一台手扶拖拉機下線,這對一個以前隻能生產農機具的小廠來說,無疑是一次大的技術突破。雖然生產出了拖拉機,但當時拖拉機核心部件柴油機隻能靠外購,自己生產出來的拖拉機,以手扶底盤為主,柴油機靠其他廠家配套,有時候柴油機款打過去了,柴油機貨卻不到位,影響了產量,拖拉機生產的核心技術受製於人,產量和質量一直製約著集團的發展。
1993年,山東常林僅用30萬元就買來了青島一家準備轉產輪船柴油機企業的“閑置技術”,當年就為集團帶來了3000萬元的效益。該技術的取得,使集團第一次把“撒手鐧”握在了手裏,嚐到技術甜頭的山東常林集團也第一次見識到了技術的“魔力”,掌握了核心技術,集團並沒有停止對技術追逐的步伐,就此集團加大了對生產技術的投入力度,每年都會對產品進行十多項技術改進。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山東常林集團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扶拖拉機生產基地。
1999年,山東常林開始涉足工程機械領域,這一次,集團在得到臨沂模具廠壓路機項目下馬的消息後,抓住時機,迅速通過市機械局把原有的圖紙和工程技術人員都請到了公司,借雞下蛋,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再進一步提升改進,幾年內,集團就在工程機械領域逐漸嶄露頭角,壓路機、裝載機、挖掘機相繼上馬,並在2008年、2009年、2010年連續三年實現了企業產值翻番。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此時的山東常林已經成為兼有多項國內頂尖技術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但是,在逐步涉足高端技術領域的同時,集團深刻了解到,在工程機械領域,核心技術———液壓件的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國外液壓件生產企業賺大頭,自己也就賺了個組裝費用。
2008年,集團開始了在液壓件上的探索,經過多次到國際知名高端機械企業考察,投資26億元上馬中川液壓項目,通過“引智”,聘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廣商為首席科學家,博士力士樂中國區總經理鍾默博士為總裁,中國液氣密協會高級顧問、液壓專家王長江為高端裝備研究院院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明博士為首席專家;同時,組建了德國、瑞典、意大利、日本等60餘人的專家科研團隊,借助“外腦”,啟發“內腦”,培養自己上百人的科研團隊,消化吸收外來技術,從而實現自主創新。在每年集團科研經費5%以上的支持下,終於曆經3年努力研發生產的中川一代20~25噸級挖掘機液壓產品,在2012年順利通過了國家級鑒定。這不僅是中國液壓史上的一件大事,對山東常林集團來說,初步完成了從追逐核心技術到創造核心技術的轉變,不但中國工程機械液壓件受國外製肘有望實現突破,同時也為集團未來發展帶來巨大收益。
2013年是山東常林集團發展70周年,如今的山東常林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擁有農業機械、工程機械、高精度鑄造、高端液壓四大核心業務板塊,集生產、研發、銷售為一體,多元化發展的國家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先後完成了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10項,獲國家126項,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38項。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國際化戰略這三駕馬車的拉動下,山東常林集團現已擁有了先進的核心技術和創新理念,形成了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使這個誕生於蒙山沭水間的小企業迅速成長為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一顆璀璨新星。
東風吹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山東常林集團,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以集團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為平台,規劃建設占地25平方公裏的行走機械動力流核心基礎元件生產基地。計劃三年內,實現利潤10億元;銷售收入過百億元;新上項目或產品利潤率要達到10%以上,老產品通過精益管理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利潤率也要達到10%以上;員工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五年內,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力爭500億元;培植一個過300億元、兩個過百億元的產業;十年內,建成千億山東常林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實現利稅過百億元,員工過萬人的宏偉目標,建立起以高精度鑄造為基礎,以發動機、液壓係統、傳動係統和電控係統為支撐,以高端智能農業裝備、工程機械為龍頭的產業鏈發展格局,逐步打造集產學研、實驗、檢測等為一體的技術創新平台,努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力爭通過產業的最大化聚集、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全麵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