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光伏、LED、風電裝備、碳纖維、工程機械等行業紛紛傳出了產能過剩的聲音,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持續性的全行業虧損現象,企業倒閉,行業發展陷入困境。一時之間,新興產業產能過剩的論調甚囂塵上。
應該如何看待新興產業的產能過剩?從總量上看,多晶矽、風電裝備、平板玻璃、碳纖維、LED、雲計算數據中心、工程機械等部分行業存在一定“統計意義”上的產能過剩。據統計,2012年我國多晶矽產能15.8萬噸,產量6.5萬噸;光伏組件產能37吉瓦,產量22吉瓦。龐大的產能遠遠超出了當前國內市場需求,不僅造成大量產能閑置,還將導致行業陷入價格戰等惡性競爭。這是一種典型的結構性過剩。多數新興產業領域,均是低端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產能相對不足,這與新興產業技術研發周期長、組裝製造門檻低、前期市場容量小密切相關。
從實質上看,這些行業和近年來鋼鐵、建材等行業過剩不完全一樣。新興產業正處於快速成長期,市場需求還沒有釋放出來,現階段的產能過剩主要源於需求的階段性萎縮,不是絕對需求不足。同時,相對過剩帶來的充分競爭,成為促使企業提升技術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原因。比如,激烈的行業競爭使得我國光伏企業在短短的3-5年內就基本掌握了高純多晶矽材料生產技術,迅速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並有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行業之一。
當前,部分新興產業領域的“產能過剩”,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產能力與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它與新興產業成長發展的內在規律、缺乏有效引導布局、國內市場有效需求不足、不完善的製度安排、市場失靈等因素都密切相關。
首先,企業的投資衝動和地方政府的政績衝動,使得部分領域投資行為日趨不理性化,最終造成了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在部分新興產業爆發性增長的誘惑麵前,企業往往急於搶占先機、擴大產能,出現了盲目投資、一哄而上的現象;不少地方更是熱衷於拿土地和稅收優惠等吸引投資,出現了布局重複、規劃趨同的現象,使得中短期潛在產能過剩風險愈發突出。據統計,我國多晶矽產量2005年僅60噸,2012年一舉達到6.5萬噸,是2005年的1000多倍,產能更是遠超10萬噸。
其次,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和緩慢啟動的國內市場,導致產品有效需求不足,加劇了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由於產能快速擴張極大地增加了供給,在國內需求不足以消化的情況下,隻能依賴國際市場,而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又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過剩。以光伏為例,我國光伏產能約占全球產能的80%,而光伏應用市場約占全球市場的0.8%。懸殊的比例差距,反映出我國光伏產業供需失衡的現狀,隻有打開市場應用的大門,才能找到解決產能相對過剩的辦法。
第三,重增長輕效益的政績考核製度和重規模輕消費的稅收製度,激發了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助長了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在這種製度安排下,不少地方政府往往熱衷於見效快的政績工程、麵子工程,決策的出發點往往是產值、稅收、就業等指標,而忽視技術成熟度、市場容量等關鍵要素。政府的過度幹預必然導致市場的失靈,埋下重複建設、無序競爭、發展失控和產能過剩的隱患。
當前,部分新興產業領域的“產能過剩”,反映了產業在發展初期缺乏冷靜思考和整體規劃。發展新興產業,企業方麵應該注重技術突破和市場培育,而不是產能建設的突飛猛進;政府方麵應注重分析新興產業的分布現狀和發展趨勢,而不能疏於引導放任低水平重複。當前,應從完善投資項目管理審核體製、建立新興產業統計監測體係、營造激勵創新和市場應用的政策體係、完善行業準入製度和行業技術標準等方麵著手,遏製新興產業走規模擴張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