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企業信息化誤區
中國製造行業近年來的信息化投入平均年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2005年中國製造業的信息化投入還隻有281億元,而2011年這一數字已經接近600億元。在工程機械行業,企業進行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紛紛投資IT係統,以加強企業管理和信息化控製。
合理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是與管理規範化相結合的,它可以幫助企業打通市場和製造的前後端通路,提高企業麵向市場的敏捷性,實現企業各業務單元間橫向協同,並實現輔助戰略性決策的作用。但是,據筆者走訪了解,我國很多工程機械企業的信息化工作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非常值得關注。
首先,許多企業以為企業信息化就等於企業的現代化管理,這是非常片麵的。信息化是管理邏輯和思想的體現,信息化之前需要進行業務流程的優化。如果信息技術結構不適合企業的流程,將使計算機係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得不到預期的效果。而那些完全依賴於軟件公司實施信息化的企業,他們自身的業務有可能被引入之前固化好的流程模塊,這些模塊是軟件公司在其他的客戶中實施信息化所積累下來的,它要求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改變以適應信息化軟件的需要,而不是去適應客戶與市場的需要,這樣的信息化將減弱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企業的各部門信息化相對獨立,信息協調不暢,“豎井”現象嚴重。在某些企業中,管理軟件是逐步上馬的,甚至不同的部門所使用的軟件並不是相互兼容的。這很可能造成財務與采購、生產環節的係統之間存在銜接盲點,物流信息化與財務信息化配合存在問題。另一種情況是信息化建設出現“分層”。研發設計部門和財務部門往往實現信息化管理,但企業決策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依舊很薄弱,整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呈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格局。這將使信息化的複雜性增加,甚至降低管理效率。
第三,信息化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都有追求“一步到位”的心理,覺得軟件的功能越強大越全,用處就越大,不求要點隻怕遺漏。其實,功能越多、添加內容越詳細的軟件,其操作越複雜,實用性相對也就越低。因此,集中力量解決業務處理中的主要矛盾才是關鍵,比如工程機械企業ERP管理是比較重要的模塊,企業能夠及時地掌握貨品的分布、流轉情況以及銷售趨勢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如果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軟件功能,一方麵成本偏高,另一方麵可能走入了“麵麵俱到、麵麵不到”的信息化誤區。
第四,信息化在短時期內就能改變經營狀況。很多企業在經營上出現問題時,都希望通過信息化來改善市場表現。然而信息化隻能幫助企業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並不能立竿見影。一方麵,信息化並不能解決企業經營層麵的問題,在企業的風險中,隻有一部分由信息不順暢或延滯造成的風險可以通過信息化來規避,而大部分風險和問題還需要通過其他方法加以解決。其次,信息化需要一定的投入,而且信息化效果需要在一段時間的運營後才能顯現,所以希望在短期內用信息化來解決所有經營問題是不現實的。因此,對大多數工程機械企業而言,信息化不可能馬上就從本質上改變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
第五,企業信息化主要是信息技術人員的事。一些企業認為企業信息化與普通員工的關係不大,隻要對他們進行操作培訓,能夠使用電腦就行。許多員工也認為,企業信息化是在搶他們的飯碗,對他們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因而抵觸情緒很大。有的企業領導則以為信息化就是招聘幾個IT人才、買一批軟件與設備,依靠他們就可以實現信息化。其實,企業的信息化需要全員參與,在使用中反饋需要完善之處,使係統得到不斷優化。
那麽,工程機械企業信息化如何做呢?首先,對於一般的工程機械企業而言,首先在明確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後,必須考慮信息化建設的成本和收益。所謂信息化建設的收益可以經過時間的檢驗,體現在利潤率、存貨周轉天數、交貨期及服務反應時間等諸多指標中,而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也同樣必須要考慮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做到成本可控,充分發揮效率。其次,工程機械企業應該將信息化建設前的管理標準化做好、做實。再次,對集團化的企業或大型企業,一定要強調公司對事業部或分、子公司采用集中資源、集中控製的方式進行信息化建設。最後,信息化的建設一定要選好實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