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體係的城市化群落中,城市化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係,城市群對經濟增長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新引擎作用。在城市群長期互動中,當要素在區域空間能自由流動時,一些優質要素會主動選擇向大城市集聚,普通要素則被動選擇向中小城市集中,這提高了城市群要素積聚的外部經濟性和研發創新的效率。如,在長三角城市群體係中,城市群內的地方政府為了吸引城市群外的企業和產業,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更新改造投資的比例,加大了對城市群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比例,降低了企業交通運輸成本,強化了需求關聯的循環積累效應和投入產出聯係,促進了城市群的經濟增長。
但從全國範圍來看,在我國現有的城市等級體係中,城市群生產的極化作用過於明顯。尤其是在生產活動向等級較高的地區集中時,人口向這些地區集中,造成了核心區與外圍生產和人口分布的過度失衡。為此,協調區域經濟發展,需要更多地運用產業分析方法,並考慮不同地區在全球化中的定位。另外,東部地區在加入全球價值鏈時,長期以來由於對“世界加工廠”的低端定位思維慣性,在很大程度上未形成東、中、西地帶產業的關聯機製,而是把中西部地區壓製在原材料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供應商的地位上,這在很大程度上抑製了中西部地區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空間及可能的選擇。
目前,東部地區自身正麵臨著完成產業升級的艱巨任務,還沒有足夠的經濟能量帶動中西部地區關聯產業的發展。在遭遇要素成本上升、貿易摩擦加劇和人民幣匯率升值等挑戰時,代工企業麵臨著產業內遷和外移的艱難抉擇。一旦以外資為主體的國際代工者選擇產業外移,除了對東部會產生較大的衝擊之外,對中西部的經濟發展可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為此,企業和居民應充分履行“用腳投票”的選擇權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公共物品,而政府的第一要務就應是搞好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必刻意創新花樣招商引資。
此外,考慮到比較成本優勢,東部城市群尤其是大城市可致力於發展以金融服務和研發谘詢服務為代表的總部經濟,集中從事高端的生產性服務業,同時要向外圍轉移製造業,讓外圍地區中小城市發展以製造業為中心的工廠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