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出要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的健康發展,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了響應這一精神,近年來,裝備製造業領先企業中聯重科,依靠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綠色技術,走出了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有效推動了企業的綠色發展。
綠色創新 引領混凝土生產技術革命
綠色發展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型,是對傳統的工業發展道路的顛覆,其創新模式也要求符合可持續、低能耗、低汙染的要求。目前,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不到30年,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築材料混凝土的壽命不長,建築的大拆大建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此外,混凝土的主要原料——水泥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約占全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總量的5%,正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罪魁禍首之一。今年4月,中聯重科推出的全球首座連續級配式混凝土攪拌樓為解決上述問題開出了良方。工程師們將環境因素引入產品研發過程中,充分考慮產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資源利用率及可持續發展程度,實現按需生產高品質砂石,並直接配成高質量、長壽命的連續級配混凝土,使混凝土強度增加50%以上、壽命提升至100年以上。與此同時,該設備通過控製砂石骨料的粒形和粒徑,充分發揮骨料承載強度的作用,大幅降低了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每生產1立方米混凝土可節約水泥用量約100公斤。按此推算,全國每年可節約上億噸水泥,被譽為“混凝土生產領域的技術革命”。
全新的綠色產品給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2013年以來,麵對行業整體下滑形勢,中聯重科的混凝土攪拌設備卻逆勢飛揚,創下了曆史最高紀錄,穩居行業第一。
發展循環經濟 將“地溝油”變廢為寶
因飲食文化和聚餐習慣,我國每年產生餐廚垃圾5000多萬噸,價值500多億元,且處置管理不當,導致“地溝油”和“潲水豬”泛濫,嚴重威脅食品安全。我國餐廚垃圾成分複雜,除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有機質、動植物油脂外,還夾雜有桌布、塑料袋、餐具等雜質,易酸化、低C/N、高鹽分,極難處理,國外設備均對中國的餐廚垃圾束手無策。然而,在長沙,卻有這麽一座工廠,能夠將“地溝油”變廢為寶。
2008年,中聯重科成立“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組,改變原有的“原料—產品—市場”的線性發展模式,開始了循環經濟的實踐。工程師們針對中國餐廚垃圾的特點進行重點攻關,解決了分揀、除雜、碎漿、發酵等多項技術難題,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餐廚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係統,成功地將“地溝油”變成了生物柴油、沼氣和工業原料。2012年6月,建於長沙的全國最大規模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廠順利通過各項考試,開始處理長沙城每天300餘噸餐廚垃圾,這家工廠可年產生物柴油5400噸以上,發電1971萬千瓦時,年節約6900噸標準煤,年碳減排1.95萬噸。基於科技創新的循環經濟實現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碳纖維輕量化技術為節能減排保駕護航
當傳統技術在節能減排領域陷入瓶頸時,前沿技術的引入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早在2001年,遠在意大利的世界知名企業CIFA已開始著手從事全球領先技術碳纖維材料的研製,到2008年9月“嫁”入中國,與中聯重科在長沙“大婚”。三年時間,中聯重科有效整合雙方全球資源,依托行業惟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成功將原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混凝土泵車等工程機械產品。2012年,應用碳纖維材料的混凝土泵車臂架長度超過100米,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更是為高聳建築和大跨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高效裝備。該技術使泵車臂架重量減輕40%以上,泵車總重減少15%以上,輕量化帶來了能耗的大幅降低,同時碳纖維材料的應用使產品壽命長達20年以上。2012年10月,中聯重科與意大利RIBA公司合資建立高碳材料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針對工業建築機械與設備的碳纖維等高強複合材料零部件的工業化研發製造及銷售,正式進軍產業鏈的上遊。碳纖維原材料的研發,進一步通過材料技術的創新促進了行業的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