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主要集中於亞非等地區資源豐富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整體業務規模超過總額的80%以上。隨著國際經濟形勢好轉,2014年以後,我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將進入新一輪增長階段。
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企業不僅要創新商業模式,還要關注海外投資合法權益能否得到保障、東道國政治經濟環境是否穩定、法律體係是否健全等一係列問題
商機:全球基建投資擴容
2013-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5萬億美元,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發展機遇大於挑戰
“當前,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複蘇和增長的有效手段。各國陸續推出了大規模基建計劃,新興國家的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升級改造也在加快,國際基礎設施發展具有較強的需求支撐。”在第四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商務部副部長陳健說。
根據經合組織(OECD)報告預測,2013-2030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5萬億美元,其中港口、機場以及鐵路運輸設施需求量11萬億美元,航空客運到2030年要增長兩倍,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3倍,才能滿足全球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自中國對外承包商會的分析報告顯示,歐美發達國家基礎設施麵臨更新換代,推出了龐大的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計劃,旨在促進經濟複蘇和推動就業。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薄弱,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對基礎設施投資有著強勁的資金與技術需求。亞洲(大洋洲)、南美及歐洲是基礎設施投資規模重點地區。水務設施是各地區投資最大的行業,尤其是在亞洲、南美比較突出;非洲的基建投資主要投向能源和交通行業。這為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建造”逐鹿全球市場提供了良機。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預測,2013年國際建築市場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的情況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整體份額在短期內難以大幅攀升。但由於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主要集中於亞非等資源豐富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整體業務規模超過總額的80%以上。發展中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剛性需求依然強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發展機遇大於挑戰。2013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仍可維持平穩增長,行業增速將在10%左右。2014年以後,國際經濟整體形勢將好轉,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將進入新一輪增長階段。
短板:商業模式有待完善
國際工程承包已逐步成為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綜合載體。企業要適應新的發展趨勢,與金融機構加強合作
近年來,盡管全球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增速呈現回升態勢。今年前4個月對外承包工程業務新簽合同額487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大型項目簽約持續增加,已成為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支撐。
在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對外承包業務結構也在不斷調整。截至2012年底,累計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6556億美元,業務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道路、橋梁、電站、港口、通訊、石油、化工、冶金、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目前,軌道交通、電力和電子通訊等領域的業務已占業務總量的一半以上,新能源、高鐵等領域表現尤為突出。同時,我國企業正由傳統上單純的工程施工方,向集承包商、運營商、管理商於一身轉變,“中國建造”在國際工程市場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但要看到的是,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需求量大、投資風險高、時間周期長、流動性差,需要創新融資模式,完善合作架構。“當前,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領域也出現了新的特征。從融資角度看,開放合作,多渠道多方式籌集建設資金成為業界共識,投融資主體和模式日益多元化。”陳健表示。
當前,國際建築市場的投資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國際資本在工程市場占有的比重越來越大,BT、BOT項目越來越多,而國際工程承包範圍也超越了以往單純的施工和安裝,逐步成為貨物貿易、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的綜合載體。國外許多大型工程承包公司融資手段靈活多樣,多引入投資商及其他專業合作夥伴共同拓展市場。
“在國際工程市場,單一的企業很難立足。國際化的大公司如西門子等都是涵蓋了從項目規劃、融資、設計、施工、製造、運營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務。”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錦章對記者表示,我國企業要想獲得較大發展,也要適應這種趨勢,要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功能互補,並與金融機構聯合,共同研究推動金融服務的創新。同時,政府和行業協會也應發揮作用,推動工程承包企業依靠整體實力進入目標市場,積極探索企業間的聯合經營,聯手投標,化解和分擔市場風險,增強總體競爭能力,避免承包商之間的過度競爭。
趨勢:綠色發展 謀求多贏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自身的價值創造和業務發展密不可分。進入目標市場,要遵循中國企業、所在國政府和所在國人民多贏的理念,著力發展綠色基礎設施
伴隨著業務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對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日益重視。而樹立綠色基礎設施的理念,遵循大自然的機理和地貌,建設著眼於以生態與環境為係統的基礎設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成為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走出去”的新要求。
“從建設角度看,低碳高效型基礎設施成為發展方向,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陳健說,注重利用已有設施改善基礎設施情況,通過改良和維護來提升現有基礎設施功能,避免一味地開建新項目已經成為新的趨勢。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錦章表示,中國企業代表中國建築承包商的形象,進入到目標市場國家,必須要了解、尊重所在國的風土人情,了解所在國的法律。無論是投融資還是工程建設,都要遵循中國企業、所在國政府和所在國人民多贏的理念。中國企業需要轉變觀念,國外的許多工程不是僅要求能建高精尖建築就可以了,在設計上還要樹立綠色環保理念,注重環保材料的使用和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使工程與當地生態環境相和諧。
2013年初,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發布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社會責任報告2011-2012》。報告反映出中國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不再局限於公益慈善領域,大多數企業認為企業社會責任與自身的價值創造和業務發展密切相關。一些企業主動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提出具有顯著行業特征和企業特色的社會責任觀。大多數企業建立了較為完整的供應商權益保護製度,將社會責任要求融入采購和分包合同,並支持東道國的社會和社區發展,積極開展本土招聘和屬地化經營,並注重環境保護。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經過十餘年的高速發展,不僅業務規模快速擴大,占有了較大的份額,更重要的是樹立了‘中國建造’的品牌,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領域聲名卓著。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已經成為國際建築工程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具備了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基礎。”中國對外承包商會會長刁春和表示,下一步,中國企業要建立全方位的風險管理體係,應對海外運營的風險。商會也將重點引導中國對外承包企業更廣泛貫徹與應用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