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開會,一方麵了解到國家對‘三基’的資金支持已由2億元增加到了5億元,一方麵摸清了行業的發展近況,可重新調整投資計劃。同時,也能發現一批潛在客戶。”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感觸頗多。
6月19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辦的全國機械工業“三基”(基礎件、基礎製造工藝和基礎材料)工作推進會在大連瓦房店召開。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中機聯會長王瑞祥強調,今年是機械工業轉型升級攻堅年,“強基”戰略成為全行業的中心工作。
《機械基礎件、基礎製造工藝和基礎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於2011年底正式發布。規劃提出了“三基”產業發展重點。會上,工信部裝備司機械處處長王建宇表示,“‘三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已編成,但由於多種原因尚未發布,下一步要加快推動“三基”創新工程的發展,盡快建立第三方評價體係,推進重點任務落實。
搭建創新平台實施重點突破
“三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雖然沒有發布,但它已經成為當前機械工業“三基”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據和決策參考。
王建宇透露,方案的編製旨在全麵提升“三基”產業發展素質,解決裝備製造業基礎薄弱的結構性矛盾。其具體目標是:一是產業技術水平全麵提升,突破一批關鍵基礎件、基礎製造工藝、基礎材料的核心技術和產業化技術。基礎件的性能、可靠性得到顯著提升。產品使用壽命提高30%~40%。基礎製造過程控製水平和穩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小批量、高性能材料主要依靠進口的局麵要有所改觀。
二是建成與主機發展相協調、技術起點高、專業化、大批量的配套體係。重大裝備所需基礎件配套能力要提高到75%以上。基礎製造工藝水平全麵提升。高端大型、精密鑄鍛件和重大裝備所需的基礎材料基本要滿足國內需求。“三基”產業組織結構日趨合理。國家重點工程和重大裝備配套的關鍵基礎零部件基本立足於自主研發和製造。
三是現代化製造模式得到推廣應用,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序、綠色製造工藝和裝備得到普及應用。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全麵提高,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原材料利用率和產品合格的能源消耗和汙染排放明顯下降。勞動生產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保持增長。
王建宇表示,由於“三基”產品涉及的專業知識範圍廣、技術錯綜複雜,產業技術基礎薄弱等,必須采取特定範圍、有限目標、擇優扶持、集中突破方針。下一步,在政策落實方麵,將試行重點項目的運作模式。例如,組建以項目承擔單位為主體、關聯單位為合作對象、服務平台為技術支撐的創新聯合體。行業協會以“三基”創新工程為主線,優選出重點項目,設立創新發展聯合體,督促聯合體單位做好創新工程的組織實施。
夯實產業基礎擺脫進口依賴
“基礎薄弱成為製約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最大短板。”王瑞祥指出。
在創新方麵,目前,我國“三基”產業新產品貢獻率平均為5.9%,僅為工業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所需的高端零部件等主要依賴進口,大型優質鑄鍛件和特種專用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核心、關鍵產品的開發滿足不了要求。
“三基”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發達國家平均在30%以下,美國和日本均在5%以下,而我國在50%以上。整體來講,部分主機和成套設備存在“空殼化”隱患。例如,在通用零部件的緊固件領域,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和高速鐵路列車用的高端高強度緊固件,精細化工和石化煉油用於高溫高壓的不鏽鋼緊固件,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
在產品質量與可靠性方麵,我國“三基”產品低端過剩、高端供給能力不足矛盾突出。許多國產基礎件產品使用壽命,僅為國外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在生產工藝和基礎裝備方麵,熱加工企業裝備水平低尤為突出,全國僅有不到1%的企業具備與發達國家企業同等的設備條件。鍛造加工大多以手工和傳統設備為主,高精高效的冷擠壓液壓機、伺服壓力機、高速衝床等,國內尚處於發展初期。模具加工在線測量和計算機輔助測量及企業管理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在15年以上。
王瑞祥強調,加快解決“三基”產業低水平產能擴張與同質化傾向嚴重交織造成的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的結構性矛盾,扭轉技術研發模仿跟蹤、高端核心關鍵產品難以突破造成的被動局麵,成為“三基”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針對下一階段機械工業強基的工作重點,王瑞祥指出,一方麵,全行業要進一步統一思想,牢固樹立“主機與零部件並重”的發展理念,處理好穩增長與強基礎之間的關係,在高端機械基礎件方麵,加快高速、精密、重載軸承等11類機械基礎件的研發,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國產化的重大突破,力爭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基礎製造工藝方麵,重點發展6類先進、綠色製造工藝,降低能源、材料消耗、改善環境,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推進先進、綠色加工工藝技術及裝備的應用,促進企業信息化水平、製造加工質量精度水平的提升,力爭早日實現15項標誌性基礎製造工藝的突破。
在基礎材料方麵,發展重點是關鍵基礎零部件所需的高品質結構材料和工藝材料。要積極探索產需合作新模式,促進產業鏈上下遊密切合作,形成有效供應鏈。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主機用戶參與研製,運用產學研體係的整體優勢,在機械基礎急需的特種材料方麵,努力實現研發與產業化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