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啟動和國家公路網等規劃的出台,基建投資仍是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重點。但在經濟下行和各種矛盾集中顯現的壓力下,持續吃緊的財政成為地方基建最大的阻力。
“暫且不說將來,和銀行如約談好的資金能否按時到位都很難判定。”近日,一名地方政府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達了他對基建資金的擔憂。
“雖然拓展融資渠道和引入民資早就成為共識,但實際操作的效果並不好,難度也很大。”上述官員稱。
據本報記者了解,為緩解資金難題,近期多個地方都有不少招攬民資的舉措,而地方主動拿出來的項目,多集中在高速公路(行情專區)、軌道交通、城市道路建設等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新一輪基建機遇
地方融資的饑渴很大程度上在於不想錯過新一輪的建設“機遇”。城際鐵路的下放已經在各地掀起一場“立項競賽”,公路網規劃的出台又加了一針強心劑。
公開數據顯示,到2012年底,我國國家級幹線公路通車裏程17.3萬公裏。根據規劃,到2030年,公路網總裏程將達到40萬公裏,增長一倍有餘。
這樣的增速不僅意味著國家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將會有更大規模的投資,對在過去投資中較為落後的中西部城市來說,也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籌錢築路”成為地方關注主題之一。
此外,地方投資在鐵路建設上顯現的疲態也暴露出財政上的緊張。公開數據顯示,1~5月,國家鐵路和合資鐵路路網建設大中型項目完成投資1322.65億元,為全年計劃的28.5%;比上年同期增加268.38億元,同比增長25.5%。
其中,鐵路總公司投資完成1175.75億元,占全年計劃的30%,比上年同期增加328.77億元,增長38.8%;而地方政府及企業投資完成146.90億元,為計劃的20.6%,比上年同期減少60.39億元,下降29.1%。地方鐵路完成投資僅2000萬元。
地方政府急攬民資
地方投資額的慘淡與宏大的規劃方案形成嚴重反差,各地吆喝籌錢的聲音此起彼伏。
武漢鐵路局人士對本報表示,未來幾年湖北省的城際軌道將進入一個重要時期,無論是政府還是路局都在想辦法力保資金到位。
6月25日,武漢市工商聯與發改委首次聯合召開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投資座談會。武漢市發改委人士向20多位企業家代表介紹了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和措施,並將87個總投資額達1943億元的重大建設項目向民間資本開放。
然而,大部分企業家對這些項目興趣並不大。一些人認為這些項目投資太大、吃不消;一些人則表示更想踏實做實業,而非財務投資。在當天的投資會上,武漢市相關官員甚至表示,市發改委可以從操作層麵上,幫助企業策劃項目,整合資源,實現盤活存量的需求。
也是在本月,廣東省下發了《關於創新金融合作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討論稿)》,出台了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廣東省重要基礎設施建設的思路;並在6月13日召開的省屬重大交通項目金融·建設對接工作會議上,動員金融資源支持省內特別是粵東西北地區重大交通項目建設,促進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而針對鐵路投資大收益慢的特點,國務院此前批轉的《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製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則要求,改革鐵路投融資體製,建立公益性運輸補償製度、經營性鐵路合理定價機製,為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領域創造條件,支線鐵路、城際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所有權、經營權率先向社會資本開放。
“盡管指向已經很明確,但民資入鐵作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上述人士稱,進一步細化政策、增加公開透明度是當務之急。
針對交通領域普遍存在的資金難題,國家發改委近期正在進行交通產業發展基金課題的研究,希望通過開展交通產業發展基金研究來探索融資方式創新,解決我國交通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