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5日啟動以來,鐵路貨運改革推行已經半月有餘,市場化改革在得到肯定的同時,中國鐵路總公司依然麵臨負債持續增長的處境。
“鐵路貨運改革隻是鐵路總公司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步,今年的任務就是‘摘帽子’,進行市場化試水。如果改革太快會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財政部財科所國有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陳少強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來可以加快地方鐵路局企業化改製。另外,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未來可以嚐試推進股份製改造,加快上市步伐,獲得市場資金。
上周,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和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發布報告對鐵路總公司評級展望為穩定。然而,評級報告也明確指出了不利因素。
大公國際報告指出,隨著鐵路建設的不斷投資,公司負債規模將繼續增長。
截至今年3月底,鐵路總公司負債合計達到28393.98億元,較原鐵道部2012年年底負債合計增長1.68%。並且由於鐵路建設規模較大,鐵路總公司債務負擔呈上升趨勢。
今年前三個月,鐵路總公司資金來源及運用分別達到1513.83億元和1635.24億元,資金來源仍不能覆蓋資金支出,差額為-121.41億元,期末現金為1559.45億元。
聯合資信報告指出,近期是鐵路建設高峰期,投資規模大,未來鐵路總公司對外融資仍將存在一定的依賴性。
記者查證了解到,鐵路總公司已於今年5月份發行中期票據200億元,債券期限為5年,簡稱“13鐵道MYN1”,采用固定利率,票麵年利率為4.50%,無擔保。截至6月26日,鐵路總公司存續期內待償還債券本金合計1280億元,其中原鐵道部1080億元。
與此同時,對於鐵路總公司債務,至今未形成解決方案。“對於鐵路總公司債務問題,預計國家不會全部承擔,這需要厘清債務性質,製定相應的規劃或者方案,這包括‘新老劃斷’,以及明確未來支持的債務屬性。”陳少強認為,鐵路總公司的投融資將來應該按照市場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