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風險較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依賴投資驅動增長的傳統思維正在遭遇挑戰。近期,各地正密集召開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強調產業轉型、擴大投資成為下半年地方經濟工作重點,地方投資慣性依然強大。與此同時,當前宏觀政策卻表現為去杠杆化、結構性改革以及不出台刺激經濟措施的趨勢。
業內人士認為,在產業結構轉型、償債壓力加碼、融資渠道匱乏等情況下,地方政府需要轉變發展思路,避免盲目擴張,同時需要利用體製改革機會釋放地方經濟活力。
傳統產業短期內轉型難度大
從7月開始,各地陸續召開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意圖根據上半年經濟數據把脈下半年宏觀調控思路。從已經披露的地方年中經濟會議內容看,不少地方將下半年經濟發展注意力投向傳統產業、房地產等方向,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期實現拉動地方經濟的目標。
通過分析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經濟依賴投資、投資靠房地產和政府基建的現象依然明顯。據海南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議透露,1-5月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實現909.7億元,同比增長25.2%,大幅增長超過年度預期目標。預計海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較大幅增長,成為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海南省省長蔣定之指出,將繼續把擴大投資、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注重島外促銷、招商引資、園區建設、創新轉型等工作,確保實現全年預期目標。
實際上,從今年開始,地方投資熱情高漲,不少投資規模龐大的項目計劃紛紛出台,這也預示著投資仍然主導各地未來幾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方向。資料顯示,今年廣西將統籌推進552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1.5萬億元;四川1999個項目與央企對接,涉及投資4.3萬億元;貴州麵向全國民營企業推出總投資額近1.7萬億元的506個項目。業內人士分析,盡管不少地方投資項目旨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但短期內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較為單一,新一輪地方投資熱仍將上演。
對於地方而言,傳統產業轉型在短期內實現的難度較大,投資方向轉移並非易事。在6月底召開的河北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麵臨大氣汙染問題治理的嚴峻形勢,河北省決策谘詢委員會副主任於刃剛表示,需要將工業轉型升級和環境治理作為攻堅戰,但鋼鐵、石化、建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製造業仍是河北省經濟支撐產業。“這些產業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裏還會繼續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需要,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割棄這些產業、通過"休克療法"來實現工業轉型升級。”
社科院工經所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表示,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需要按照淘汰落後、過剩和低端產能的方向實施,通過提高產業集中度、優化產品結構和兼並重組等方式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地方政府需要經曆漫長的時期來找到可替代的產業,完善地方產業布局。
地方投資動力或顯不足
不過,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各地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思路在未來可能“失效”。有消息稱,涉及企業和政府66類項目投資審批的《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未能在6月底前如期發布,這也表明中央正在弱化調控,轉變投資依賴的思維。一些專家認為,在麵臨中央調控不主張經濟刺激措施、資金麵收緊的情況下,由地方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可能受到較大衝擊。
地方財政收入放緩,成為目前地方投資難以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據湖南省統計局官方發布報告顯示,1-5月,湖南省固定資產投資資金到位7875.55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低於全省投資增速7.2個百分點。地方投資項目資金麵趨緊、應付工程款增速偏高、自籌資金成為主要資金來源等特點凸顯。此外,由於經濟增速放緩、資源類產品需求和價格持續下滑,內蒙古今年前五月出現稅收收入連續大幅度負增長的現象。這也意味著,在財政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投資項目的融資問題成為政府麵臨的主要難題。
中信建投報告指出,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可能遭遇資金困局,投資動力不容樂觀。報告認為,前期中央出台整頓理財產品、約束平台貸款、叫停銀信合作等一係列政策旨在收縮地方融資渠道,規範地方融資行為,這意味著地方投資項目落實將麵臨較大的資金難題。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表示,隨著資金麵收緊,商業銀行下一階段隻能降低杠杆率,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資金來源收緊可能成必然趨勢。當前的經濟結構問題是不合理體製的折射,根本出路隻有通過體製改革釋放經濟活力,為經濟發展增加新熱點,同時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限製地方政府盲目擴張。
陳耀表示,地方政府投資麵臨融資困境,實際上是要轉變調控思路,讓市場成為主導,引導民間資本進入以往政府壟斷的行業及領域中。比如,讓民間資本參與公共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城市新產業園區建設等投資,既能合理調度民間資金,同時也能減輕地方政府債務壓力,進而實現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