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本
日本石油瀝青產量在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期間以3%增長率穩步增長,進人90年代以後產量有所下降,目前年產量約56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幾乎沒有進口量。自1995年起出口量猛增,主要是向我國出口,2000年出口到中國的瀝青數量已達21.14萬噸,庫存變化很小。 日本石油瀝青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主要以道路建設為主,現在構成比例已發生變化,從70年代占90%以上,逐漸下降到目前70%左右;而瀝青在70年代曾經作為燃料,此後十幾年間停用,1981年起又重新用作燃料,這是由於與3.0C重油和高粘度C重油相比,瀝青價格便宜,如1996年1~3月的價格(日元/m3)如下:3.0C重油22200,高粘度C重油20200,燃燒用瀝青18700。這一價格差足以支持設備改造費用和增加的運費,現在燃用瀝青的比例已超過20%。
新加坡
新加坡有4個煉油廠,其中3個都生產石油瀝青,新加坡石油瀝青產量約90~100萬噸,國內消費量隻占10%,主要用於鋪路和道路養護,常用牌號為60/70和80/100;90%瀝青都用於出口,出口去向是東南亞,早期曾少量出口到日本,近10年來大量出口到中國。Shell和Esso公司煉油廠生產的道路瀝青幾乎全部銷往中國,大部分產品質量符合我國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規格要求,但也出現過質量問題。這些公司通過獨資、合資等方式在我國沿海口岸建設瀝青專用接卸碼頭、貯罐等設施。
韓 國
韓國煉油工業在1988年至1992年間實施能源和資源部提出的解除政府對煉油工業控製的建議後,各煉油廠的原油加工能力急劇擴大,目前已有3個煉油廠進入世界上15個最大煉油廠的行列,分列第1、2和7位。最近經並購浪潮和企業結構調整後,隻有4個煉油廠生產瀝青。SK公司在麗水的煉油廠是世界上第二大煉油廠,原油加工能力為3168 萬噸/年,該廠是燃料-潤滑油型煉油廠,瀝青綜合生產能力在韓國是最大,為32萬噸/年。
目前4個煉油廠瀝青產量合計約為180 萬噸/年,其中85%用於內需,主要用於道路建設韓國較早開始公路網建設,1988年在漢城舉辦奧運會,為了改善道路狀況,大大促進瀝青產量增長;到1996年公路總裏程數為82342公裏,其中高速公路1885公裏。近年來由於汽車保有量猛增,路麵不堪重負,交通擁擠嚴重,為此政府又製定了國家主要幹線公路網建設計劃,預計瀝青需求增長率在3%以上,需求量將超過200至220萬噸。雖然亞洲金融危機對這一計劃實施有所影響,但複蘇跡象已顯現,瀝青內需仍很強勁。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公司(油公公司)開始向中國出口道路瀝青,出口量增長很快為了向中國大量出口瀝青,增加海運瀝青船舶,到1999年底已擁有34條,總噸位達12萬噸,平均單船噸位達到3600噸,利用我國沿海口岸的專用瀝青碼頭和設施,大量增加出口,1999年出口量達到32 萬噸,其他煉油廠對中國的出口量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