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引述“上證決策”稱,監管機構下發內部通知,嚴禁向水泥、煉鋼、煉鐵、化纖、電解鋁和煤炭等近十個產能過剩行業發放新增貸款,同時禁止上述行業以短融券、中期票據、可轉債、新發企業債等方式融資。此外,對願意自動停產、棄產企業,可減免部分貸款利息或幫助轉產。
業內人士表示,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限製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按照爆料人的說法,最新的監管口徑與和本月初的相關文件相比,明顯趨嚴。
昨日(7月22日),監管機構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此事目前正在核實中,會盡快給予答複。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區一些銀行已經完全不受理鋼貿、水泥等行業的貸款。
過剩行業推高銀行不良率
近年來,我國產能過剩矛盾十分突出,在風電、鋼鐵等傳統行業以及新型產業都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數量也不容小覷。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2012年,銀行業“兩高一剩”行業貸款餘額為18675.39億元,占總貸款比重為2.87%。
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四個一批”的概念,即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實施差別化政策。
《意見》還提到,嚴禁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設項目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和直接融資,防止盲目投資加劇產能過剩。
根據近期媒體報道來看,長三角一時成為不良貸款爆發的重災區,而從行業看,光伏、鋼貿、造船、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成為不良貸款反彈的主要行業,上海作為我國鋼材進出口重鎮,一些小型鋼貿企業的資金困境表現得比較突出。
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浙江省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良率由年初的0.91%上升到1.68%。據了解,浙江地區新增貸款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產能過剩行業提升了貸款不良率。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限製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按照爆料人的說法,最新的監管口徑與與本月初出台的《意見》相比,明顯趨嚴。當時,《意見》的調子是按照“四個一批”,對產能過剩行業也會進行差別化對待。
多家銀行停發過剩行業貸款
有媒體稱,目前監管層尚未下發正式文件,但是已有金融機構接受窗口指導。據了解,很多銀行目前嚴禁向水泥、鋼貿等產能過剩行業貸款,不僅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同時也受此類行業高風險影響。
昨日,某股份製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他所在銀行沒有完全停止向上述產能過剩行業貸款,但是對其管控非常嚴格,“主要原因是這類行業風險比較高。”
昨日,記者還從北京地區一些銀行了解到,目前,向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銀行已經很少。
建設銀行一家支行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自己所在的銀行很久都不做鋼貿、水泥等行業的貸款了。
工商銀行一家支行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現在在北京地區根本不做鋼貿、水泥等行業的貸款。
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目前他們沒有接到禁止向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文件,但是這可能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