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鐵道部分拆之後,中國鐵路改革迎來又一重要時刻。
7月24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研究部署鐵路投融資體製改革和進一步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鐵路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巨大。可以預期的是,下半年鐵路建設將迎來新一輪投資高潮。
但是,大家不要以為又是“鐵公基”來了,與此前的投資不同,此次有許多新的亮點和提法。其資金投向、投資主體、投資機製都有重大的創新和改革。譬如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區、投資主體更加多元化、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
作為關鍵行業的投資,鐵路向民間資本開放意義重大,這將為大量民間資本找到了一個出口,有利於喚醒民間資本的活力。當前,許多民間資本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遊離實體經濟,變成炒資產的“遊資”和“熱”。民間呼籲打破壟斷、放寬準入的呼聲日高。鐵路項目雖然投資量大、回報周期長,但是收益穩健,風險偏小,對民資並非沒有吸引力。
此次會議強調,要多方式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16日的國務院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表示,鐵路投資不是沒有資金來源,隻要改革鐵路投融資體製,財政適當給予貼息保證鐵路投資收益比存款利息高一兩個點,就能夠大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
鐵路投融資改革將使鐵路建設提速提質,有助於長期建設發展。過去20年我國鐵路運營裏程複合增長率僅為2.5%,到2012年底達到9.8萬公裏,僅為美國的38%左右,高鐵為9356公裏,位居世界第一,初步建成了高鐵運營網路。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2012年底我國人均擁有量、路網密度僅為6.9KM/百萬人和17KM/萬KM2,遠低於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5-30KM/百萬人和30-70KM/萬KM2的水平,對比來看我國鐵路和高鐵建設遠未達飽和,不存在產能過剩,但僅依靠中國鐵路總公司,難以實現快速發展。
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的《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製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已就鐵路投融資體製改革進行部署,要求建立公益性運輸補償製度、經營性鐵路合理定價機製,為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領域創造條件。
事實上,自從今年3月份鐵路正式拉開“政企分離”大幕後,鐵路建設投資逐漸恢複增長。6月份,中國鐵路總公司固定資產投資為583.21億元,環比(比上月)增長24.87%,基建投資為546.88億元,環比增長18.12%。和此前數據相比,已經大為提速。
未來鐵路投資建設,將更多的投向中西部地區。一方麵是因為中西部鐵路發展相對滯後;另一方麵是為了推動扶貧攻堅,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更好地實現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加百姓收入。
盡管目前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但下行的壓力仍然存在。24日公布中國7月匯豐製造業PMI預覽值47.7,創11個月最低水平,6月份PMI為48.2。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從穩增長的角度看,目前要做好穩投資,“不過在投資方麵,我們大的原則是不要加劇以後的產能過剩,要做有效投資。”普遍的觀點認為,鐵路投資是有用、有效投資,不僅能夠消耗一部分過剩的鋼鐵、水泥產能,還可以推動鐵路機車及相關零部件的發展,為經濟平穩運行打下更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