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7月31日發布了上半年鋼鐵行業“成績單”:2013年上半年86家會員企業中虧損企業35家,虧損麵達40.7%。中鋼協秘書長張長富表示,行業“嚴冬”下,控製產量和改善供需是目前鋼鐵行業調整的重點。他透露,由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門參與製定的化解過剩行業產能的總體方案已經成稿,可能近期出台。
噸鋼利潤一度不夠買冰棍
根據中鋼協發布的數據,86家會員鋼企上半年合計盈利22.97億元,實現利稅397.9億元,平均銷售利潤僅為0.13%,在39個工業行業中最低;86家企業中有35家上半年虧損,虧損麵為40.7%。其中6月份出現今年首次單月虧損,虧損額為6.99億元。
據新華社報道,從2011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鐵業一直在盈虧線附近徘徊。若扣除礦山和投資的收益,鋼鐵生產主業已經虧損了7個季度。上半年,鋼鐵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0.13%,處在工業最低水平。從最為直觀的噸鋼利潤來看,高峰期能達到1000元左右,相當於一部普通手機。其後逐漸下滑到一公斤豬肉、一瓶礦泉水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噸鋼利潤一度隻有0.43元,兩噸加起來賺的錢不夠買一根冰棍。
資金緊“誰都不願停產”
與行業持續“微利”局麵相對應的,是多數企業高企的負債率。
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的負債總額達到3萬億,資產負債率高達69.5%;55家鋼鐵上市公司中,一季度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公司達18家,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平均值更是達到84.4%。
西本新幹線分析師邱躍成認為,鋼企目前資金趨緊,信貸成本過高,使得各家鋼廠減產的意願不高。
“現在的情況是,誰都不願停產,一旦停產,鋼廠無從盈利,無法償還銀行信貸,這讓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加大,以至於出現產量越高,鋼廠越生產的怪象。”
化解產能方案將出台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要調整產業結構,讓行業恢複到有序生產和良性競爭中。”張長富表示,麵對產能高企,需求疲軟,鋼價持續下行和企業盈利艱難的行業大勢,消化過剩產能,控製產量和改善供需是鋼鐵行業調整的重中之重。
此前,曾有消息稱,由工信部、發改委等多部委聯合製定的化解產能過剩行業總體解決方案將在近期出台。對此,昨日張長富向記者證實,該方案目前初稿已成,下半年可能就會出台。
張長富還透露,近期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淘汰產能過剩設備的企業名單,第二批的企業名單目前已經進入篩選和報備階段,預計年內將公布。
■ 探因
產能過剩成為“生死坎”
據新華社電 ;鋼鐵業為何如此“悲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6%,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國民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在經濟加大結構調整的同時,我國鋼材需求增長有所放緩,而國內粗鋼產量仍然大幅增長。
麵對市場的壓力,中鋼協曾倡導企業“三不生產”:沒有合同不生產,不給錢不發貨,低於製造成本不銷售。但實際狀況顯然與此相悖。
據統計,上半年全國生鐵、粗鋼和鋼材產量分別為35754萬噸、38987萬噸和5169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7%、7.4%和10.2%,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8、5.6和4.1個百分點。
產能過剩已經成為鋼鐵行業的“生死坎”。“鋼鐵行業集中度低,誰都不想第一個倒下。但如果產量不能得到有效控製,一定會有資金鏈緊張的企業倒下。”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表示。
■ 相關
多家鋼鐵上市公司虧損加重
據新華社電 ;近日,陸續有10餘家鋼鐵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報或業績快報,多家公司上半年利潤大幅下滑,虧損程度加重,部分企業甚至靠政府補貼扭虧為盈。
7月27日,新興鑄管發布業績快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雖然營業總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7.47%,但營業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47.81%。公告稱,營業利潤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市場需求不振影響,鋼鐵產品的單位售價和毛利均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減少。
此前,杭鋼股份、攀鋼釩鈦、河北鋼鐵、華菱鋼鐵等10餘家鋼鐵上市公司陸續發布半年業績預告。其中,杭鋼股份預計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虧損7200萬元左右,華菱鋼鐵預計將虧損3.73億元至3.93億元。
部分鋼鐵上市公司雖然在上半年扭虧為盈,但主要是得益於地方政府的補貼。今年上半年預計將實現淨利潤3000萬元左右的淩鋼股份,曾在6月份兩次分別收到政府補貼3180萬元和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