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溜索改橋”工程建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於2013至2015年期間在全國實施289個“溜索改橋”項目。項目建設以國家投入為主,地方配套為輔,交通運輸部出資12億元,國務院扶貧辦在財政扶貧資金中安排10億元。國家擬投入11.37億元支持雲南139個“索改橋”項目。
2011年1月,“溜索醫生”鄧前堆事跡報道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領導同誌作出重要批示。交通運輸部翁孟勇副部長率隊赴怒江調研,提出在“十二五”期間統籌解決怒江州溜索過江問題。雲南省交通運輸廳會同怒江州人民政府編製了《2011至2013年怒江三江溜索改橋建設規劃》,計劃取消溜索36對,實施溜索改橋18座、2260延米;建設連接線工程146.5公裏。工程概算投資近2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部補助資金1.47億元。為確保項目盡早建設,群眾盡早受益,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規劃兩年完成”的目標。2011年,雲南先行籌措建設資金,7月1日開工建設福貢縣拉馬底農用車吊橋、害紮人馬吊橋及4.5公裏連接線示範工程。項目於11月21日建成投入使用,惠及6個自然村、1043人。2012年其餘16座吊橋全部啟動實施,公路建設單位和人員克服了工期緊、資金壓力大、施工環境惡劣等困難,千方百計加快項目建設,於2012年12月22日竣工通車,標誌著怒江“索改橋”工程圓滿完成,徹底結束居住在怒江、瀾滄江、獨龍江兩岸群眾溜索過江的曆史。
項目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交通運輸部與國務院扶貧辦決定2013至2015年在全國實施“溜索改橋”項目,在2012年5月至11月對全國溜索分布情況全麵調查基礎上,編製了《“溜索改橋”建設規劃(2013至2015年)》。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雲南目前仍有在用溜索共計140對,單邊合計總長1.7萬餘米,分布在曲靖、昭通、文山、紅河、大理、保山、臨滄、普洱、德宏、怒江、迪慶等11個州市,涉及280個建製村、1438個自然村、14.4萬戶、34.4萬人。經不斷跟蹤、對接、協調,此次“溜索改橋”工程由雲南省負責實施的項目有139個(有兩對溜索合並建設),占全國總數的48%,建設總規模約14億元,國家補助資金11.37億元,占全國補助總數的51.6%,補助資金比例占總投資的80.4%。交通運輸部與國務院扶貧辦要求所有項目需在2015年底前完工,需兩年完成的項目必須在2014年內完工。對社會投資超過橋梁總造價20%的單位或個人,可獲得橋梁命名權。
國家實施“溜索改橋”工程是雲南徹底解決“溜索過江”的重大機遇。由於項目點多麵廣,工期緊、任務重,質量監督難度大,加之“索改橋”項目所在地方籌資壓力大等困難,省交通運輸廳將結合之前的調查數據,到各橋位現場對計劃數據進一步核對糾偏,將計劃落到實處,嚴格要求地方按基本建設程序開展項目,嚴格質量、資金、進度管理,省級公路質監部門將介入監督管理,保證工程質量。省交通運輸廳也將督促各州市根據最終確定的計劃,以2015年底完工為底線,倒排工期,確保國家“十二五”期結束“溜索時代”的任務目標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