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9時57分,寧夏,中國在神華集團煤製油項目中,徐工研製的全球最大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輕鬆將重達2155噸、高54.4米、直徑9.6米的油品合成裝置費托合成反應器緩緩吊起就位。
前來觀摩的百餘名專家、領導和嘉賓朋友們無不被徐工履帶起重機的平穩、高效所征服。在場專家表示:“同樣工況按以往傳統的吊裝方式至少要整整一個禮拜的時間,而有了徐工4000噸級,僅耗時2個半小時就順利完工!”
這是7月5日在中石化煙台基地該產品完成全球首吊後的創造的又一奇跡。徐工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是全球唯一銷售並進入實際施工應用領域的同噸級履帶起重機,成為徐工成立以來始終不渝創新征程中的一個新的裏程碑。
7月16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南海召開的座談會上,徐工董事長王民匯報了徐工創新工作情況;7月25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發電要求挖掘徐工自主創新經驗。
自主創新沒有捷徑
2004年,標記為徐工超大履帶起重機研發元年。
“徐工要走大型化產業道路,大型化,絕不是追求簡單的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而是必須建立在高可靠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的基礎上。”也正是在這一年,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立足徐工多年起重機製造經驗,以成功研發的300噸為起點,正式下達“三高一大”的超級起重機發展戰略指令,徐工就此開啟超大智能化履帶起重機破冰之旅。
履帶起重機從小噸位到大噸位,不是噸位簡單升級,而要以攻克多項關鍵核心技術作為內涵支撐。1000噸,是履帶起重機邁向大噸位、超大噸位的一個門檻,跨越這個門檻,大噸位、超大噸位將迎來一個新天地。但是如此大的起重能力,如果按照傳統的設計思路,意味著所有結構部件都將異常的大,起升機構和行走機構也都將異常的大,也就意味著轉場運輸、起升機構和行走機構的設計異常困難。
徐工1000噸設計團隊一次又一次的召開設計研討會,兵分兩路,一路在內部設計上尋找“突破卡口”,一路對市場客戶進行走訪,並邀請客戶進行了數據論證,僅此一項研究問題就超過200項次。最終,內外匯合,共同形成的適應施工要求的技術細節方案不下幾十種,設計方案得到大型施工單位和行業頂級專家的認可和支持。設計完成,然而在首次實際工況吊裝作業道路上,1000噸的“處子秀”確是充滿坎坷曲折。
“我們決不允許國產大噸位履帶起重機進入工地!”1000噸設計完成後的首次施工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當時的施工方青島項目負責人這樣說到。麵對這種巨大的壓力,徐工立刻召開了千噸級履帶起重機首吊專題討論大會。“作為徐工我們一定要主動承擔起締造產業高峰的使命和責任,一定要打開這個缺口。”之後采取緊急計劃,直接將實驗用的800噸配重,運到青島,按照客戶要求反複進行現場比例模擬試吊,結果每次試吊都平穩、精確,最後徐工1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完美完成首吊並與中國石化集團成為長期戰略合作夥伴,徹底打破了超級履帶起重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麵,開創了國產超級履帶起重機發展新的裏程碑。
突破了1000噸的研發屏障,徐工追逐超大噸位世界第一的步伐走的更快,更驚人。
在徐工1000 噸級、2000 噸級履帶起重機設計完成,進入試製階段後,徐工履帶起重機研發團隊再次製定了下一階段徐工履帶起重機發展的戰略方向。
2009 年9 月,經過兩個月的精細策劃,一場規模宏大的全國大走訪開始了,重點領域重點客戶,各大專業院校都在長長的拜訪名單當中。截至同年12 月,徐工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設計團隊共計走訪各地客戶8000 餘人次,與客戶、高校形成各類需求、建議及報告共計3000 餘份,各類分析用紙整整堆成了一座小山。
2012 年7 月,江蘇徐州,徐工集團與中石化第十建設公司就徐工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進行了簽約預售儀式,這是世界唯一一台實現銷售的四千噸級履帶起重機,標誌著中國吊裝業從此走在了世界吊裝的最前沿!簽約預售現場,徐工機械副總裁、起重機械事業部總經理陸川表示:徐工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誕生的意義,並不在於她成就了一個民族產業對“世界最大”的追求,而是在於“世界最大”與實際施工應用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