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盾構機,人們或許會感到有些陌生。其實它的“本領”可大著呢,是一個挖掘隧道的“大力士”。
盾構機的前麵是一個圓形的刀盤,刀盤上有很多刀片,主要分為滾刀和切刀。工作時,盾構機在千斤頂的推動下,旋轉刀片向前掘進,以掘開各種地層。盾構機的圓柱體組件殼體,對挖掘出的隧洞起臨時支撐作用,然後進行排土、襯砌、壁後灌漿作業。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高速公路和鐵路、水利工程、過江隧道等項目的建設和發展,盾構機的市場需求也不斷增大,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競逐。
“這個市場不能拱手讓人。如果現階段不把盾構機做大做強,今後可能就沒機會了。”浙江大學教授楊華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前景廣闊
盾構機集機、電、液、傳感、信息技術於一體,可在不影響地麵現狀的前提條件下完成隧道掘進施工全過程,可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並降低施工的成本,在今天的地下隧道掘進工程中已不可或缺。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盾構機也迎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以軌道交通為例,截至2016年底,我國擬新建92條線路,總長度2677公裏,總投資10734億元。到2020年,我國將有36個城市擁有地鐵,總裏程將超過6000公裏,投資將達4萬億元。
此外,在公路鐵路隧道、過江跨海隧道和水電工程隧道的建設中,盾構機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楊華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我國盾構機應該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我國企業的施工能力強,有比較優勢,因此,盾構機做大做強後,還可以在其他金磚國家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
“比如日本,就是利用戰後重建的機會,將自己的盾構機行業發展壯大。”楊華勇說。
發展仍存挑戰
十年前,我國盾構機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壟斷。“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在科技部“863”、“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盾構裝備的自主設計製造及產業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本土企業在技術、生產、施工、服務等方麵能力的提高,國產盾構機所占國內市場的比例已從之前的空白上升至60%~70%。
“國產盾構機的競爭優勢除了整體技術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外,還有另外兩方麵,一是價格優勢,明顯低於同類型的進口盾構機,二是更加完善及時的售後現場服務,因為是本土企業,所以與中國市場之間的聯係更為密切。”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段嘉宣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