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條路,它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因其“最美”與“最險”被稱為“真正的天路”;這條路幾十年間曆經5次修建,卻屢遭雪崩、泥石流這樣的飛來橫禍,因而馬隊當道汽車禁行,一直是它長期以來存在的樣子。這條路從西藏波密紮木出發,試圖延至被人稱為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地方——墨脫。
而從今天開始,墨脫將正式“摘帽”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縣的曆史,今天中午11點,墨脫公路通車典禮即將舉行。墨脫馬車路如何正式“晉升”縣級公路? 它會如何改變墨脫人的生活?
“山頂在雲間,山底在江邊,說話聽得見,走路得幾天。”這首西藏南部的當地民謠勾勒的是以往墨脫交通的真實寫照。而今天,這句民謠正在走進曆史。今天中午11點墨脫公路的通車典禮將在距離墨脫縣城30公裏的80K達木鄉舉行。記者一行從墨脫公路的起點西藏波密縣城出發,沿著宛如哈達的紮墨公路盤山而行。
群眾:這個隧道通了以後,改善太大了,現在走隧道幾分鍾,原來翻個山至少4個多小時,還順利的情況下。
在24公裏處,駕車用時3分30秒,穿越了3310米的巍巍嘎隆拉雪山隧道。嘎隆拉雪山,就像高高的一道圍牆,千百年來橫亙在墨脫麵前難以撼動。負責嘎隆拉隧道出口段的武警交通三支隊,紮墨公路C合同段項目總工程師毛瑞兵形容:
毛瑞兵:它就是一扇門。把這個隧道打開了,就相當於我們打開了墨脫的一扇門,我們就可以自由往來進出了。如果說是沒有這個隧道,以前翻越這個山,一年中有8個月的時間這條路是不通的。
如果說隧道猶如一扇打開的門,一口瓶頸的話,那麽打開了門,穿越了瓶頸,綿延117公裏的紮墨公路沿途,從綠色森林到幽深峽穀;從白雪皚皚到天外飛石;從數不清的胳膊肘彎到隨處可見的雪崩路段、泥石流路段小心慢行的指路標誌,這些都在無聲訴說著這條“仙境”加“險境”的天路謎題。
謎題一,半年雨季,半年冰天雪地,險峻天路,如何化險為夷?
與其他任何一條公路不同,在紮墨公路上,路麵風格多種多樣。瀝青路、條石路、砂石路其實各有玄機。比如,在2011年發生過重大雪崩地點的16K,也就是16公裏處,路麵悄然從瀝青變為類似公園中常見的一條一條的石板小徑:
中交二公院紮墨公路設計代表組組長塗運良:有雪崩或者有泥石流,這種路段我們采取條石路路麵,為了保通清理的時候機械好作業。
謎題二,中樞工程嘎隆拉隧道如何衝破地質瓶頸?
現代冰川地貌、地震板塊接合點等等特殊的地質環境,聚集在墨脫公路的控製性工程嘎隆拉隧道地下,因而工程隱藏了一個個機關待人破解。
武警交通一總隊三支隊總工程師毛瑞兵:墨脫地塊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一個縫合地帶,這一塊地質活動也比較頻繁,而且這個隧道是現代冰川地區最長的公路隧道。在施工的時候遇到很多水,水壓特別大。當時對隧道排水非常惱火,後來在隧道口專門為排水打了個泄水洞,把水都排到山溝裏去了。
謎題三,山體災害頻發,公路未來如何完善維護?
在沿途的營地中,記者發現隨著通車完成,建築團隊正在逐漸被養護團隊所替代。以往墨脫公路修建了幾十年,因為天災屢建屢毀、屢毀屢建, 如今自然環境依舊,而且據說目前有觀測顯示,當地每年有400多次大大小小地震活動,如此蠢蠢欲動的險要之路會不會重蹈覆轍?未來又將如何進行後續維護?紮墨公路設計代表組組長塗運良指出了這樣的方向:
塗運良:懸崖峭壁路段的路很窄,隻有3米,彎道很急,下一步看能不能把這些路段通過隧道的方式拓寬,提高公路等級,改善行車條件。從整個墨脫的地理位置來講,肯定要開辟新的生命通道,而且墨脫是一個地震高發區,要再打通幾條路到墨脫。
天路在昔日的“高原孤島”墨脫縣蓮花廣場終於畫上了一個優美的句點。不過這兩天,在一些路段,早早地飄起了雪花甚至冰雹,給這條險要的道路增添著不小的難度。墨脫公路B段項目部經理程春明今天第一次穿越嘎隆拉隧道,沿著公路向墨脫縣城進發。在他看來,這條路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
今天上午11時,墨脫公路通車儀式將舉行,墨脫將正式擺脫“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縣”的曆史,墨脫人民也將不再因雪山阻隔而遠離世人的視線